【摘 要】
:
纤维素材料是一类分布广泛、易获取的绿色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材料之一。本论文提出利用一维纳米纤维素独特的纳米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和三维纤维素基质材料多孔、多层次、构造有序的多尺度分级结构特点及过滤吸附和吸能特性,通过不同的合成路径和复配方法,将纤维素与功能性金属化合物材料进行复合,构建了具有三维网络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和电磁屏蔽纸,并将其应用于印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材料是一类分布广泛、易获取的绿色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材料之一。本论文提出利用一维纳米纤维素独特的纳米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和三维纤维素基质材料多孔、多层次、构造有序的多尺度分级结构特点及过滤吸附和吸能特性,通过不同的合成路径和复配方法,将纤维素与功能性金属化合物材料进行复合,构建了具有三维网络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和电磁屏蔽纸,并将其应用于印染污水中染料粒子的处理以及电磁屏蔽领域。丰富了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多元功能性,拓宽其应用领域,实现其高值化利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以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为前驱体,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将多孔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生长在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纤维素气凝胶上,制备得到ZIF-8@CNF复合气凝胶。研究结果表明,ZIF-8均匀分布在纤维素气凝胶孔壁上,且该复合气凝胶表现出稳定的三维网络多孔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当增加ZIF-8的负载量,ZIF-8@CNF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也相对提高,当ZIF-8最大负载量达到34.40 wt%时,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达到455.06 m~2·g-1;ZIF-8@CNF复合气凝胶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对亚甲基蓝、甲基橙和碘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1.03 mg·g-1、121.95 mg·g-1和427.35mg·g-1。以TEMPO-CNF制备得到的纯纤维素气凝胶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将光敏型半导体材料和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石墨烯材料负载到纤维素气凝胶的三维网络骨架中,制备得到具有光催化性能的TiO2/GO@CNF复合气凝胶吸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仍具有纤维素气凝胶典型的三维网络状结构,在紫外光源照射的条件下,当复合气凝胶添加量为0.04 g,反应pH值为6时,TiO2/GO@CNF气凝胶对MB染料分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08 mg·g-1,其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并且Ti O2/GO@CNF复合气凝胶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在经过5次再生使用后,对染料的去除率仍可达到80%以上。为提高纤维素气凝胶在自然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性能,本章中首先构筑了Ti O2/WO3异质结,并在水热的条件下将其分散到氧化石墨烯衬底上得到了对可见光具有良好响应特性的Ti O2/WO3/GO催化剂,并进一步通过模板法将催化剂负载到纤维素气凝胶的三维网络骨架中,制备得到Ti O2/WO3/GO@CNF复合气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剂的加入不会对复合气凝胶的三维网络多孔结构产生破坏,WO3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在氙灯模拟的可见光照射条件下,该复合气凝胶对MB染料分子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达到262 mg·g-1且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复合气凝胶在经过4次再生循环使用后对染料的去除保持在80%左右。采用真空辅助-抽滤的方法,将镍掺杂石墨烯复合物与一维纳米纤维素复合,制备得到具有仿贝壳层状结构的Ni/GO@CNF电磁屏蔽纸。探究了不同Ni/GO和CNF添加比例对电磁屏蔽纸的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i/GO:CNF=2:8时,电磁屏蔽纸的拉伸强度可达到104.51 MPa,此外,Ni/GO的添加,在纤维表面形成了电子传输通道,电磁屏蔽纸的电导率增加到2002.31 S·m-1,在X波段的电磁屏蔽效能以电磁波吸收损耗为主,最大值达到30.09 d B。为了发挥木材本身的高孔隙率和多尺度分级结构特点以及滤波吸能特性,以巴沙木片为原料,通过化学预处理的方法将木片中的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脱除,得到三维纤维素基质框架;再采用抽真空-加压浸渍-机械压缩的方法将二维导电材料MXene浸入到纤维素基质骨架中,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柔韧性的类贝壳层状仿生结构的纤维素/MXene电磁屏蔽纸。结果表明,该电磁屏蔽纸拉伸强度可达到210 MPa,电导率2260.70 S·cm-1,在X波段的最大电磁屏蔽效能达到60.38 d B,远超出电磁屏蔽材料的商业标准。借鉴仿生材料的设计思路,将木材经过简单的化学处理后直接利用,制备木质纤维基功能材料,减少了采用制浆或传统化学处理工艺的繁杂程序,使纤维素基材料在具备多元功能性、实现高值化利用的同时,制备流程更加简单高效。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骨骼是一种动态的组织,其不断地经历重塑过程以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骨重塑(Bone remodeling)涉及到多种类型细胞的参与,这些细胞共同组成骨重塑发生的活跃区域,该区域被称为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BMU)。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是BMU中参与骨重塑的两种主要细胞,其中破骨细胞负责老化骨质的吸收,成骨细胞则负责新骨形成。在生理条件下,骨吸收
背景与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爆发以来迅速蔓延世界各地,高传染率及死亡率已经造成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员感染,死亡病例日渐增多。COVID-19爆发下对于医疗资源以及核酸筛查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一种补充性辅助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判断肺部病变的类型、程度及变化方面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背景与研究目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膀胱储尿期的兴奋性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OAB在全球的总发病人数约为4.55亿人次,每年造成的医疗经济负担高达826亿美元。我国OAB的发病率高达15.1%,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15.9%。女性约为14.3%。膀胱储尿期兴奋性改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
研究背景和意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类多发于东南亚和东亚的头颈上皮恶性实体瘤。由于鼻咽癌细胞对电离辐射比较灵敏,故这是鼻咽癌的常规杀灭方法。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鼻咽癌患者经治疗后肿瘤不消退,或出现复发转移,而放疗抵抗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优化治疗方案对增加放疗杀伤性、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关键的临床价值。代谢状态紊乱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不仅是各种CKD进行性损伤的标志和共同途径,也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可靠的预后指标,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CKD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继发性肾损伤,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呼吸危重症的棘手问题,常由肺部或全身严重的感染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近年来,在治疗ARDS的手段和方式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治愈率和死亡率均得到改善。但目前对于哪些人群在感染时易发生ARDS缺乏预警指标,且现阶段针对ARDS依然没有特异靶向的药物治疗,救治方式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深入探讨ARDS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预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RD
研究背景严重烧伤早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内皮细胞受损肿胀致血管腔狭窄等多种因素,导致包括心脏在内的多个器官遭受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损伤。线粒体作为心脏供能的主要细胞器,也成为严重烧伤后心脏缺血缺氧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器。线粒体遭受缺血缺氧损伤后可表现为活性氧释放、线粒体DNA释放等多种病理反应。这些分子可激活多种病理反应如线粒体自噬和NLRP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突破性免疫疗法,其通过重振免疫系统的细胞毒性潜力而起作用。然而,目前ICB的临床疗效仍然非常有限,大多数实体瘤患者对这种疗法反应较差。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ICB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肿瘤免疫原性不足、免疫抑制和T细胞活化不足。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内预存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DN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并且决定了肾脏预后。目前研究认为肾小管细胞衰老是DN肾间质纤维化中重要的细胞生物学事件。一方面,细胞衰老后通过分泌大量促炎、趋化因子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是一种致命性卒中,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然而,同样采用成熟的血管内治疗进行干预,ABAO患者血运重建后良好预后比例仍明显低于前循环大血管病变。后循环独特的血供及解剖特征不足以解释该类患者当前临床结局不佳的现况。既往前循环大血管病变通过不断优化评估方法从而显著提高其血管内治疗后良好预后比例,高度提示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