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活化因子在胆道闭锁中(BA)的作用及其中和抗体对BA小鼠的治疗作用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胆道闭锁(BA)肝脏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其具体机制未完全阐述。本研究初步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胆道闭锁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在RRV诱导胆道闭锁模型的小鼠中验证BAFF中和性抗体的作用。方法:1.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通过胆道造影诊断为胆道闭锁的52例病例,作为BA组;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的25例病例,作为CC组;并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采用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测定BAFF在肝脏以及血浆中表达,以及血浆中的IFN-γ,IL-4,IL-17,IFN-β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患儿肝脏组织标本中BAFF的表达以及BAFF与CD14,CD68共定位情况。用BAFF刺激分选的BA外周血CD19+B细胞并检测其培养上清Ig G4表达;分选CD19+B细胞与单核细胞共培养,检测共培养上清Ig G4表达水平;分选CD4+T和CD8+T细胞,用重组BAFF蛋白和BR3-FC刺激T细胞,检测IFN-γ的表达水平。2.新出生小鼠通过恒河猴轮状病毒(RRV)诱导建立胆道闭锁模型,将新出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Control组:出生12-24h内腹腔肝下缘注射PBS;RRV组:出生12-24h内腹腔肝下缘注射RRV;RRV+anti-BAFF组:出生12-24h内腹腔肝下缘注射RRV,在第1天,第5天,第9天腹腔注射BAFF中和抗体(2mg/kg)。在12天取材分析表型,利用肝脏组织HE染色,评估肝脏汇管区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Masson评估不同组间小鼠的肝脏纤维化水平。实时定量PCR(RT-q PCR)检测不同组之间RRV病毒复制情况(NSP3,VP6),通过13-plex检测评估肝脏组织,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以及脾脏组织中T细胞,B细胞,髓系细胞的各个亚群比例变化。同时分析T细胞IFN-γ,FOXP3,IL-17的表达,B细胞IL-6,IL-10等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BAFF水平。结果:BA患儿血浆和肝脏组织中BAFF水平较胆总管囊肿(CC)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肝脏组织中BAFF蛋白浓度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根据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成正相关。在BA患者纤维化早期阶段,肝脏组织中BAFF蛋白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肝脏组织中BAFF蛋白浓度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纤维化程度评分成正相关。BAFF能促进天然B细胞分泌Ig G4;CD19+B细胞与单核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阻断BAFF能显著降低B细胞Ig G4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免疫荧光发现BA患儿的肝脏中CD20+,Ig G4+表达较对照组CC显著增多。CD20+B细胞分泌的Ig G4主要沉积在门脉汇管区,提示Ig G4可能参与胆道闭锁疾病的进展。血清BAFF浓度与肝功能γ-GGT显著正相关(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患儿血清BAFF与血清IFN-γ显著正相关,而与IL-4,IL17无显著相关性。另外体外刺激实验表明,BAFF可直接刺激CD4+T细胞以及CD8+T细胞分泌IFN-γ。胆道闭锁模型小鼠中,1)Control组小鼠毛发旺盛,无发育迟缓,无黄疸,胆汁淤积等症状。RRV组小鼠均出现黄疸,毛发稀疏,体重减低等胆道闭锁症状,RRV+anti-BAFF治疗组中胆道闭锁发生率降低,表现为体重增长率增加,黄疸出现时间推迟,黄疸减轻。2)RRV组的肝脏外观黄染,表面颗粒状,伴坏死灶,胆囊显示不清,HE染色显示肝脏汇管区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大面积坏死灶,肝内胆管闭锁。Masson染色提示汇管区大量纤维化形成,RRV+anti-BAFF组肝脏外观无明显黄染及坏死灶,HE染色显示门脉汇管区的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程度有所减少。3)RRV+anti-BAFF组血浆BAFF表达较RRV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RRV+anti-BAFF组中脾脏B细胞(B220+)较RRV组显著降低,且B1-a(CD43+CD5+),成熟B细胞(Ig DhiIg M+/-),滤泡B细胞(CD23hiCD21-),边缘区B细胞(CD23+/-CD21hi)显著降低。有趣的是,RRV组中IL-6+B效应细胞(占CD19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但RRV小鼠腹腔注射中和BAFF抗体后IL-6+B效应细胞的比例显著下调。同时RRV+anti-BAFF较RRV组相比较,IL-10表达明显上调,提示Breg(调节性B细胞)增多。4)RRV+anti-BAFF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和脾脏组织中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泌的IFN-γ较RRV组显著减少。RRV组中Treg(CD4+CD25+Foxp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降低,然而RRV+anti-BAFF组中的Treg细胞比例显著上调。5)阻断BAFF后肝脏组织中Kuppfer(F4/80+CD11b+)细胞比例以及吞噬E-coil(大肠杆菌)病原体能力与RRV小鼠相比显著改善。6)注射中和性BAFF抗体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TNF-α,MCP-1,IL-6,IL-12p70,IFN-β)较RRV组显著下调。结论:1.BA患儿中血清和肝脏BAF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且肝脏的BAFF表达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分级正相关性,在纤维化早期随着BAFF水平升高其纤维化程度增加,BAFF对BA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2.BAFF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泌大量Ig G4沉积在门脉汇管区介导BA。3.BAFF与IFN-γ水平呈正比,且体外实验证明BAFF能促进T细胞分泌IFN-γ,提示BAFF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对肝脏造成损伤。4.在胆道闭锁小鼠模型中阻断BAFF抑制分泌IL-6的效应B细胞,促进分泌IL-10的调节B细胞,还可以显著降低T细胞分泌细胞毒性细胞因子IFN-γ,上调Treg细胞比例。此外,anti-BAFF改善肝脏Kuffer细胞比例以及病原体的吞噬功能。5.阻断BAFF在胆道闭锁模型中能显著改善黄疸,以及肝脏炎症纤维化水平。为胆道闭锁形成的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免疫学的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引导胃肠道肿物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行经腹超声引导对胃肠道肿物穿刺活检的病例共50例,分为经腹超声活检组与内镜下活检组、常规超声活检组与超声造影活检组、病灶最大径<5cm组与≥5cm组、胃肠道肿物不同生长类型组,评估不同组别之间穿刺标本满意率、穿刺诊断成功率以及总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不同组别之间
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肺是结直肠癌患者除了肝以外的第二常见的转移部位。肺同时也是其他癌症的常见转移部位,因此肺转移也是肿瘤领域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生存十分复杂,临床医生对预测结直肠
背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较为多见且以自身免疫介导所引起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也是在青壮年群体中较常见的一类非创伤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所造成的身体伤残影响终身。多发性硬化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和遗传有关。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及相关诊断技术的提高,目前MS的诊断率逐年提高。由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对其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自身反应性的、髓
学位
目的:分析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ultifoc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分析MPTC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影响MPTC多灶性的高危因素,同时进行分析彩超和BRAF基因V600E位点在MP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外科手术策略的制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常规单一的化疗或放疗通常由于不能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而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因此,高效精准的肿瘤治疗方法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纳米药物研究运用到肿瘤治疗中,旨在开发具有精准肿瘤靶向性,高效的负载效率的纳米药物。但是目前针对肿瘤的纳米药物研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实现高效的药物负载?如何避免脱靶效应?以及如何开发具有多功能的联合治疗功能的纳米药物?如何实现诊疗一
背景抑郁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同时伴有认知、行为的改变,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庞大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经过专业的抗抑郁治疗后,能够达到临床缓解甚至痊愈,但其中也有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敏感,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越来越多的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