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作家小说服饰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沦陷区女作家服饰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时期女作家对服饰的独特书写,完成其一系列人物服饰的研究,论述其在不同的群体中,服饰在其文本中的蕴涵,揭示其文化心理动因。上海女作家的服饰情结究竟源自哪里?服饰对她们的小说创作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其深厚的服饰情结背后,究竟体现了这个群体怎样的生存状态?本文试图以文本中的服饰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追寻探究,找到解读沦陷区上海女作家群体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女性作家服饰是走向个体性和日常性的,关注的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生活经验,没有被国家宏大叙事和意识形态话语遮蔽,但有些时候,被遮蔽并不代表不存在,它往往在更深的层次发挥着作用,就像潜意识一样。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作家的服饰书写是大放异彩的,既有沦陷区环境下特有的苏青的日常生活服饰描摹,也有张爱玲的“奇装炫人”,这是对20世纪30年代女性服饰书写的继承和超越,又有着“东吴系女作家”群的学生装,这是对20世纪30年代似乎中断的女性纯真服饰的延续。至此,服饰描写的意义已不只是停留在华丽外表的审美上,更是丰富作品的内蕴,是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独树一帜的表达。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与第二章主要写作家与衣,通过20世纪40年代上海女作家群体的梳理,分析张爱玲、“东吴系女作家”群等对服饰的特别关注,在近现代服饰变革的宏大叙事中,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女作家群体的独特服饰审美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写的是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对“东吴系女作家”群和张爱玲、苏青等文学作品中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东吴女作家”群通过服饰书写表现出的感伤叙事,揭示服饰隐喻中的上海女性,谋生亦谋爱、金钱异化、精神迷失以及还有一部分人对爱情、家园、理想的坚定守候。通过对张爱玲服饰书写表现出的唯美叙事,以及苏青服饰书写中表现日常叙事来探讨女性生存困境。第五章写的是服饰“情结”。主要通过“东吴系女作家”的紫衣情结,表达出少女对爱情的坚守;张爱玲、苏青笔下的黑衣寡妇,表达物质金钱对人性的扭曲;通过“绣花鞋”这种服饰表达对“情”的渴望与死亡的焦虑。结论部分总结全文,以文本中的服饰为切入点,总结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作家的独特服饰,寻找到在深厚的服饰情结背后隐藏的女性内心世界以及集体生存状态。
其他文献
<正>由2007年年末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中国的经济也深受其害,房地产、股市应声下跌,连一向坚挺的艺术品市场也未能幸免。从2008年春秋两季艺术品拍卖
<正> 现用新编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密度”一节中,以现代物理知识窗口的形式介绍了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密度:“水是地球上常见的物质,宇宙中的白矮星密度大约是水的100万倍,中子
间伐是森林经营的一项主要措施,研究间伐强度对森林结构及林下植物的影响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在河北平泉黄土梁子国有林场分别选取30(中龄)、40(近熟)、5
食品包装是现代食品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护食品质量和卫生、方便储运、促进销售、延长货架期和提高商品价值等重要作用。塑料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已经广泛应
<正>现以一道高考原题为例,通过一题多解展现学习体验的过程。例题(2016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第15题)已知向量a,b,|a|=1,|b|=2,若对任意单位向量e,均有|a·e|+|b·e|≤61/2,则a·
行间低手投篮是篮球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要想牢固掌握此项技术必须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长期以来以来,人们总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因此常常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欠缺考虑,这使得现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存在
随着我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基本国策,我国大部分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使得国际经济贸易数量与规模增加,部分企业面临着巨大市场竞争压力。国际经济贸易时做好外汇风险防
为了促进渔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各方权益,我国法律对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海域使用权证的设置做出明确规定。但在其发放和适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政府发展
目的:了解和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hospital-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HABSI)的流行病学、病原学、预后评估、预后影响因素等,为老年HABSI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