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新无性系栽培技术与造纸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毛白杨新无性系BT17、BL193、EL175为试材,对其栽培技术与造纸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探讨了各无性系物候期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一年生扦插苗的影响;不同密度对苗木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土壤条件及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还对毛白杨新无性系生理及造纸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毛白杨新无性系定向培育提供依据。 通过观察发现各毛白杨新无性系间物候期总体差别不大,又因时期而不同。从变异系数上来看,前期以芽膨大期差异最大,后期以落叶始期差异最大。可以把芽膨大期、落叶始期作为判定无性系速生性的重要依据。各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都呈“S”型,与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很好,依据Logistic模型可将苗木的生长期划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 一年生扦插苗施肥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生长指标受施肥影响较大,生理指标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不同,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对施肥敏感,叶绿素a/b值、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对施肥不敏感。施肥时间应以速生期为好,施肥主要应以N肥为主,辅以P、K,由于毛白杨新无性系生长期较长,在生长后期也应少量施肥,促进苗木的后期生长,以促进苗木硬化。 不同密度育苗试验证明,苗高与地径生长都受密度的影响,一般规律是随密度的减小,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都不同程度的增大,然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过稀的密度使地面暴露,滋生杂草,不利于苗木生长。3个无性系地径速生期要比苗高速生期来的早,速生期内苗高的生长量所占整个生长期内生长量的比例较地径要大。 通过作解析木研究表明,3个毛白杨新无性系明显的表现出超速生性,在1m×2m密度下生长最大期一般在第3年或第4年,完全可以作为超短轮伐期(4年)树种。土壤条件对毛白杨新无性系生长影响很大,在土壤肥力较高,通透性好,土壤pH值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条件下生长较好;在粘性、碱性高的土壤上生长较差。比较3个毛白杨新无性系,BT17在沙质壤潮土上生长最好,说明BT17对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较高;BL175粘性沙姜黑土上生长良好,说明其能较好的适应粘性土壤条件和较高的地下水位;毛白杨新无性系栽培技术与造纸特性研究BL193在壤质砂土上生长相对较好,说明其有较好的耐贫痔性和耐早性。 通过半s’“’、诊,“p、RwC“p、ROWC’‘’、Va/Vo、£“’等水分参数比较,3个毛白杨新无性系具有相似的水分状况,3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抗早性都较差,相t匕之下BL193抗早性略强于BT17、BL,75。 造林密度对树高的影响不大,密度过大,对苗高有一定影响。胸径、材积、冠幅、新梢生长量随造林密度减小显著增大。3种试验密度间各无性系光合速率差别不大,但小密度下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的时间要明显缩短。 密度对BT,:木材纤维长度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纤维长度从底部圆盘到梢部圆盘逐渐减小,即说明了树龄越小,纤维长度越短。且越往髓心部位,纤维长度越短。而纤维宽度、长宽比以及壁腔比却没呈现此规律性。选择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蓄积量等3个产量指标和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5个造纸性能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毛白杨新无性系BTI:与广泛栽培的黑杨派无性系I一69、I一107进行多指标比较评定,可知BT17造纸适宜性优于I一69、I一107。
其他文献
华山松球果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隶属于鳞翅目(Lipe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梢斑螟属(Dioryctria).以幼虫蛀食华山松球果及种子,造成球果干枯脱落、畸形,种子发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造林树种,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其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在南方用材林面积和蓄积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1980年开始,马尾松良种选育被列入国家重点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可引起大骨节病、克山病等许多疾病。硒无机态化合物比有机态化合物的毒性更大,并且硒蛋白等有机态的硒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把无机硒转化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本文从空竹運动与健身的关系、空竹运动对生理的作用、空竹运动对心理的作用等多角度对空竹运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作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竹 健身 生理指标  由于都市病、文明病等日益流行,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强烈。抖空竹是一项集娱乐性、趣味性、技巧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参与五人制盲人足球训练和比赛,对中国五人制盲人足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盲人足球起步较晚,但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多数人认知度较低,盲人运动员选材面窄,足球训练不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教练员、运动员、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