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湾甸-勐统-凤庆)地处“三江”构造带南段,区域上横跨冈瓦纳大陆东缘的保山-镇康地块,昌宁-孟连带,以及劳亚大陆西缘的扬子地块,是研究中国西南板块运动学、动力学和板块边缘造山的理想研究场所。 本文以云南保山-龙陵地区湾甸坝等3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采集野外资料为基础依据,结合前人相关区域的理论研究,从盆地沉积物入手,运用地层学、沉积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研究区(湾甸-勐统-凤庆)中生代以来的陆相盆地地层沉积(J2m、E1mg、N2m、Q)特征及发育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古流向恢复;结合各构造单元内的差异沉积,对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探讨;结合盆地各沉积地层的砾石成分、粒径、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对沉积物的源区方向、搬运距离、源区性质进行研究,以此来讨论研究区中生代以来陆相盆地沉积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滇西湾甸—凤庆地区自中侏罗世以来开始接受陆相沉积。其中,勐戛组(J2m)发育浅海相沉积及陆相河流沉积,沉积环境向海陆过渡型转变;木瓜河组(E1mg)发育磨拉石-陆相碎屑岩建造;芒棒组(N2m)发育河-湖相(含火山碎屑)碎屑岩建造(N2m);第四系(Q)沉积物以冰积物、冲积物、残积物为主,发育阶地、洪积扇等地貌类型。 怒江断裂带的隆升对研究区中侏罗世及后续时代的构造背景及地层沉积产生影响,该时期接受保山-镇康地块西侧隆升剥蚀沉积;古近纪叠加东侧澜沧江断裂带隆升作用,区域接受双向挤压,物源具双向性。 研究区侏罗世—第四纪的地质构造演化可被概括为五个阶段:成陆造山阶段(J2),陆内造山阶段(J3-K),冲段变形阶段(E-N1),走滑-拉分阶段(N1-N2),和高原形成阶段(N2-Q)。 中侏罗世,研究区自勐统褶断带以西发育陆相盆地沉积,具火山断陷盆地性质;古近纪-中新世,研究区受挤压作用影响,形成现代山貌雏形,发育山间沉积盆地;上新世,研究区发育含火山堆积断陷盆地,至第四纪呈现三山夹两盆(湾甸盆地和勐统盆地)及一个走滑盆地(凤庆县城及河谷)的山盆耦合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