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雷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柳鸣九曾赞许过,在中国知识文化界的心目中,傅雷有三重令人敬仰的身份:他创制了卷帙繁浩的二十卷译文集,是名副其实的翻译巨匠;他以高境界的父爱书写出《傅雷家书》,是历史上实施艺术人格家教的成功典范;他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是一位勇敢的殉道者,而他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他丰厚而优秀的翻译业绩。傅雷一生以其卷帙浩繁的译著,成就了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者,他也是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在中国最有力的代言人。一生出版的译著多达三十余部,其中涉及作家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服尔德,丹纳等。很难想象,没有傅雷传神的翻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人道主义火种在中国如何以星火之势燎原,巴尔扎克如何对几代国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永不过时的巴尔扎克。但其影响不仅限于文学翻译实践,在中国文学翻译理论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独树一帜的翻译风格和翻译思想“神似说”的提出,受到了译界和读者的广泛推崇。近年来,译学界开始广泛重视傅雷的翻译思想,力图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理论价值做出客观评断。傅译《高老头》自诞生之始,便未曾淡出读者视野,独领风骚于译坛长达40年之久(1951年文通书局出版的穆木天版《勾利尤老头子》反响不大,读者和外国文学研究者大多推崇傅译版《高老头》),直至改革开放后,韩沪麟,张冠尧等译者的译本才逐步走入读者的视野,《高老头》在中国的译介继而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傅雷和穆木天同样作为文学大家,傅译本《高老头》与穆译本《勾利尤老头子》诞生时间相仿,但却遭受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这不禁令我们思索,傅译本《高老头》同其他译者的作品相比,哪些特色捍卫了其经典的地位,在其经典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其经典的建构,他的翻译思想同他精美译作经典建构之间又有着一种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文学经典和翻译文学经典的定义和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将视线转移至傅译文学经典,并以傅译《高老头》为例,思考其如何在一个全新的语境之下成为经典,哪些因素影响了其经典的建构。第二章首先指出法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扦格给翻译带来的阻碍,继而通过具体实例,探讨傅雷是如何运用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克服这些障碍,在“遣词”、“造句”方面如何尊重原文,遵循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硬译、不硬搬,从而达到译文的韵味与原文的贴切和谐一致。第三章从“神似说”着笔,首先探讨“神似说”对我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基本内涵、傅雷蕴含在“神似说”中的西方理性思考以及“神似说”的理论意义。其次,从“神似说”内涵的三个方面探讨其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展现傅译《高老头》的创作特色,揭示“神似说”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最后,分析傅雷“神似说”对其译作经典建构之间的关系,认为“神似说”对傅译《高老头》经典建构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具体翻译实践之中仍应当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地使用“神似”理论,对原著不求甚解只求漂亮,这是对傅雷“神似说”的误读。通过以上分析,论文最后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因素对傅译《高老头》经典化的确立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但译本自身的审美价值同样不可小觑,甚至应该是译本经典化的先决条件。在《高老头》众多的译本中,傅译《高老头》既受到大众读者欢迎又受到专业读者拥戴,其根本原因在于傅译作品在传达出原著本有的精神价值、艺术价值的同时,又鲜明地展现了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可以说,他既是文学翻译的大师,也是翻译文学的大师。傅雷先生的翻译思想和美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傅雷独特的文化观,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他的翻译是社会值得传承的文化财富,是翻译界值得借鉴和推崇的经验。“神似说”要求文学翻译工作者精益求精,在文字上千锤百炼力求做到遣词造句的精辟、地道和神形兼备,傅雷通过自身卓越的翻译实践证实了“神似说”的可行性,成为中国翻译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为进一步阐发提供了珍贵的核心源泉。“神似说”不仅在理论上对译学界有着启发性,以便后来者学习、参考和研究,更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翻译活动中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衡量一部翻译文学作品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