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通过梳理和反思学界对于“关系”行动合理性分析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和经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究“场域”模式下“关系”系统的运行方式来探究“关系”行动的合理性机制,并将其与具体的经验研究相结合。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深入,理性行动和理性制度成为关注的热点,但作为传统中国社会根基的伦理情感仍旧成为行动的标准,“关系”行动在多领域的渗透使中国社会陷入理性化的困境。然而,作为一种嵌入在组织背景下的“关系”行动的“内部推荐”却合理地存在着。以往对于“关系”行动的研究主要分为“工具合理性”和“过程合理性”两方面,前者等同于结构视角下的社会关系,将中国“关系”等同于西方的社会关系,通过比较关系的资本性来展示工具的功能性,从而判定行动的合理性,由于缺乏对于行动过程的研究而使其忽视了“关系”中的特殊性本土因素,即非理性因素对行动合理化的影响;后者侧重于对行动过程的剖析,通过嵌入性视角、文化视角和制度视角来具体演绎不同的因素对于“关系”行动的作用机制而实现行动的合理性,但由于视角的分化性,缺乏行动与结构、传统与现代、互惠与竞争之间的交叉性动态研究。“场域”模式下“关系”系统的运行是基于行动过程的方法论研究,本文有别于三大视角的是,试图通过对处于交叉性、过程性和情境性背景中“关系”系统与“场域”系统的互构来实现行动合理的过程的研究,建立结构与行动的动态关联,扩展了过程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内生于现代组织中的“内部推荐”为多元“关系”行动类型研究提供了经验基础。本文通过剖析“内部推荐”两大过程中“关系”行动的合理化过程来演绎两大“系统”变迁,即“关系”行动的合理性机制。“内部推荐”分为企业制度性选择的搜寻人才和行动者能动性选择的筛选人才两大阶段,行动者通过作为关系元素的情感和利益的“渗透/分离”实现关系类型的“互嵌/脱嵌”,并通过作为情境中心的“场域”的“生产/维持”来建构蕴含其中的“情利对应”的行动规则,以期实现行动对象的认同,即获取关系行动的合理性。行动者以这一行动小逻辑为行动模式,通过元素互动产生行动过程,其结果是包含关系元素和关系类型的“关系”系统与包含行动逻辑的“场域”系统之间互动,产生两大“系统”的生产、建构或恢复,这一系统互动机制则为结构大逻辑,即行动合理性机制。通过行动小逻辑来描述“内部推荐”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此来演绎行动背后的结构大逻辑本质,在实现行动与结构二元互动的过程中,丰富现实中“关系”行动的类型和行动结果,同时,从“系统”互动的视角挖掘出多元“关系”行动的合理性机制,为“关系”研究拓宽理论化道路。这一研究为企业通过规范内部推荐关系行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丰富了“关系”行动合理性机制在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 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正是由于关系元素和场域基础的差异,导致行动过程和行动结果不同。因此,未来“关系”行动将会如何变迁,“关系”系统和“场域”系统将会呈现出怎样的互动模式,在宏观上受到基础性系统模式的影响,这为组织背景差异下“关系”行动的研究提供了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