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片上闪烁层X射线传感阵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射线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探测及科学研究中,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很多肉眼观察不到的人体或物体的内部结构。目前主流的X射线传感器大都采用闪烁层先将入射的x射线转换为荧光(该荧光为可见光)后,再利用半导体光电探测出闪烁层发出的荧光,最终形成了x射线传感器。在众多种类的闪烁体当中,由于掺铊碘化铯(CsI(T1))光产额较大,不易潮解等优点而成为X射线探测器中闪烁体的首选。针对CsI(T1)的荧光光谱范围及荧光光强微弱的特点,开展了适合于探测CsI(T1)荧光的光电传感阵列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器件建模以及实际工艺制作测试,完成了基于6×6P+/Nwell/Psub双结深光电二极管阵列芯片的X射线传感器的设计;基于CSMC0.5umm工艺研制了适合于构成CMOSX射线传感器的8×8CMOS光电传感阵列,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灵敏度极高,能探测到极微弱的光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Csl (Tl)的荧光光谱设计的P+/Nwell/Psub,P+/Nwell结深为0.2umm,主要吸收400nm-550nm范围波长的入射光,另外Nwell/Psub结深为0.Sum,主要吸收550nm-800nm范围波长的入射光。采用ISE-TCAD模拟调试了P+/Nwell/Psub双结深光电二极管的整个工艺制作过程。基于实验室的微纳加工平台采用高温扩散工艺及光刻工艺研制了6×6阵列的P+/Nwell/Psub双结深光电二极管芯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4V的反向偏压内该光电管的漏电流小于1.5nA,在白光LED灯下灵敏度约为lnA/lux (CSMC0.5um工艺下相同结构光电管漏电流约为11pA,灵敏度约为19pA/lux)。提出了P+/Nwell/Psub的光电响应模型,实测结果表明光电管对550nm左右波长的入射光响应最大,与CsI(T1)荧光光谱相匹配。2、为测试基于6×6光电管的X射线传感器的特性,研制了36通道微弱电流采集系统,数字化结果输出,系统采集精度为1nA。3、基于所研制的P+/Nwell/Psub双结深光电二极管阵列芯片制作了贴片耦合式X射线传感器,传感器的背景电流为6nA。X射线照射下的灵敏度约为1.03×10-9A·m2/W。4、基于所研制的P+/Nwell/Psub双结深光电二极管阵列芯片制作了集成片上像素化闪烁层的X射线传感器。SU-8胶构成的光隔离墙高为85um,墙厚20um,槽面积为100×100um2。5、基于CSMC0.5um CMOS工艺下研究了适合于探测CsI (Tl)荧光的8×8光电传感阵列芯片。优化了光电管的设计,在不增加版图面积的情况下,为减少光电管的漏电流和提高对微弱光照的探测能力。创新性地采用CTIA像素结构,最终提高了光电传感单元的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CTIA像素结构在X射线照射下的灵敏度为0.21V·m2/W。
其他文献
“幸福”,成为“和谐”之后的另一个国家级词汇,亦成为媒体的常设议程。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媒体在历次国家宣传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这次“
事件线索检测旨在从自由文本中自动抽取触収事件的词或短语。现有的英文事件线索检测方法依赖于特征提取工具,这样会造成错误传递。而且忽略了待测词与上下文的依赖关系和句
依据产教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意义,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分析了河南省推进产教融合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现状,提出要加大对现代职业教育的
我国民事领域中已建立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不断完善。我国《民法通则》以及相关民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确立,在民事司法领域也有了一
目的:探讨芩味胶囊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雄性小鼠假手术组经气管注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经气管注射博莱霉素以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术后第二天将注射博莱霉素注
火力发电厂的厂用电一般都要占年发电量的10%,耗能巨大。而电厂中的大型风机、水泵的耗电量占厂用电的30%。这些设备长期处于低负荷和变负荷运行状态,用电量大,且极不经济。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现象,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有关隐喻翻译的研究却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来对隐喻翻译研究的状况,就隐喻翻译理论、隐喻翻译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们以卓越的创作成就影响了后世文学,堪称宋代女性词坛双璧。二人有着相同的叛逆性格,细腻的情感和卓出的才气,再加上朱淑真对李清
目前国内大部分火力发电厂的外围辅助程控系统逐渐由独立的监视控制趋向于集中监控。火电厂辅网程控系统,真正完成了火电机组外围辅助发电设备的集中监控,极大的方便了操作人
应用1~3日龄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本着尽可能复制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内生存环境的原则,建立了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混合培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