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社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干预,观察灸感、灸量、灸效的疗效差异,为热敏灸社区干预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104例EH患者,均在一组穴位(风府、大椎、双侧涌泉)悬灸进行热敏灸感探查,共探查3次,1次/日,根据热敏灸感出现的有无、灸感出现的频次分为热敏组(3个腧穴至少1个腧穴出现热敏灸感的频次≥2天)和非热敏组(3个腧穴没有1个出现灸感或出现热敏灸感的频次≤1天)。两组受试者均在不改变原有用药的基础上,热敏组在风府、大椎、涌泉(双侧)给予热敏灸,各穴同时施灸,每穴施灸45~50min,每天施灸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月(即90d),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非热敏组施灸的穴位、时间及干预疗程同热敏组。研究人员从试验开始,对受试者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访视。定期1星期进行电话访视1次,了解一般基本情况,定期1个月入户访视1次,并测量血压,监察受试者《家庭灸记录表》,调查施灸过程中产生的灸感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热敏组和非热敏组分别于干预前、各阶段访视及干预3月末测量受试者血压,于干预前与干预3月末评估受试者中医症状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3个疗程结束后,热敏组根据受试者实际施灸频次分为低灸量组(平均每周施灸次数<3次)和高灸量组(平均每周施灸次数≥3次),并分别统计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月末的血压值、中医症状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热敏组不同干预频次下的疗效差异。同时,在试验期间详细记录不良事件。最后,将全部数据资料汇总,采用软件SPSS25.0统计分析。结果:1.热敏组与非热敏组不同时点血压值比较:两组不同时点血压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整体比较,均符合球形性检验(P>0.05),主体内效应重复测量时点比较均(P<0.05),交互效应检验均(P>0.05),主体间效应比较均(P<0.05),可见收缩压和舒张压整体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和舒张压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前分别与干预2月末、3月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2月末与3月末比较,热敏组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比较,两组干预2月末与干预3月末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热敏组与非热敏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热敏组干预前为(69.40±10.69)分,干预后为(44.60±8.54)分,非热敏组干预前为(70.53±12.15)分,干预后为(52.94±13.76)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热敏组与非热敏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比较:热敏组干预前为(156.97±8.13)分,干预后为(189.92±9.77)分,非热敏组干预前为(157.38±9.48)分,干预后为(180.76±10.70)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低灸量组和高灸量组比较:低灸量组干预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65.58±14.49)mmHg与(100.54±7.83)mmHg,干预3月末分别为(147.81±18.38)mmHg与(93.54±7.48)mmHg;高灸量组干预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67.56±13.92)mmHg与(101.82±7.74)mmHg,干预3月末分别为(138.62±12.54)mmHg与(88.59±5.74)mmHg,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3月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组间比较,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症状积分低灸量组干预前为(69.46±11.25)分,干预3月末为(47.92±10.24),高灸量组干预前为(69.35±10.41)分,干预3月末为(42.06±5.98)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高灸量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低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低灸量组干预前为(157.38±8.80)分,干预3月末为(185.38±12.05)分,高灸量组干预前为(156.65±7.70)分,干预3月末为(193.38±5.66)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干预3月末组间比较,高灸量组提高EH的生活质量优于低灸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压疗效比较:热敏组总有效83.33%,非热敏组总有效率61.7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低灸量组总有效73.08%,高灸量组总有效率9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热敏组总有效90.00%,非热敏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低灸量组总有效84.61%,高灸量组总有效率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事件:试验期间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属于2级。结论:1.热敏灸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疗效;2.热敏灸具有积累性效应,坚持科学的常灸,疗效显著提高;3.热敏灸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在社区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