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的灵魂诗学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发展全面但同时又颇具争议的诗人。自十九世纪初期以来,对雪莱及其诗歌的评论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雪莱及其诗歌拥有无比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273首抒情诗,14首长诗,5部诗剧,2部小说,26篇散文以及书信若干,最能代表雪莱成就的无疑是他的诗歌及其诗歌理论。雪莱研究历经两百多年,其研究几乎涉及所有文学理论和批评流派,而且每一次雪莱研究的重大转向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流行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时尚密切相关。本论文拟以灵魂为切入点,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背景,以雪莱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人类学、生物学、生态学、宇宙论、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来全方位展现雪莱诗歌的灵魂图景,并综合分析阐述雪莱的灵魂诗学,以探讨雪莱独特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论文借用歌德“灵魂如水”的比喻,结合浪漫主义研究中自然、情感和想象三个重要因素,构建了从水滴到江河,最后再回归到大海的图示,即个体灵魂(自然)到尘世灵魂(情感),最后到宇宙灵魂(想象)。同时通过灵魂这一研究视角探索了雪莱的迷人之死,并在论文最后试图把灵魂作为一个重要坐标纳入到文艺批评中。本论文所指称的诗学是从广义角度而言的,它涵盖了主题范畴和哲学意义,而非仅指狭义上的有关诗歌的理论。本论文的绪论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缘起、价值和意义,对本论文做了简单的文献回顾,重点对核心概念灵魂做了梳理和界定以及简述了雪莱的灵魂诗学,最后对西方雪莱研究做了细致的评述。本论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从自然的角度探讨像水滴一样的个体灵魂。借用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三分法把作为本体的个体生命灵魂划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在植物灵魂一节中重点分析了雪莱的《含羞草》具有多维度的隐喻,在动物灵魂一节中详细分析了雪莱的素食主义思想,在人类灵魂一节中论述了雪莱诗歌中人类灵魂的高贵和不朽性。第二章主要从情感的角度探讨像江河一样的人类灵魂。从人类灵魂进入尘世之旅情感的复杂、挣扎、迷惘和美好等体验来挖掘雪莱诗歌中的道德、爱、政治、自由、宗教以及雪莱自我灵魂的主题,并探讨这些主题所体现的雪莱的道德情怀、自由精神、怀疑主义、理想主义和宇宙精神等。最后探讨了雪莱之死并认为雪莱之死是他较为隐蔽的自杀行为。第三章主要从想象的角度探讨像大海一样的宇宙灵魂。本章探讨了宇宙灵魂与大自然,宇宙灵魂与世界精神,宇宙灵魂与雪莱的科学精神,以及宇宙灵魂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关系。宇宙灵魂,在雪莱看来就是必然性、上帝、太一、太阳和大海。整个宇宙就整体性而言是以宇宙灵魂为中心和发光体的闭合系统,这个整体包含着真善美。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出雪莱的灵魂诗学具有主题、哲学以及文艺批评等多个层面意义。一方面雪莱的作品充盈着灵魂的气息,这一主题是雪莱哲学思想在其创作上的具体化;另一方面雪莱的灵魂诗学修正和完善了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艺批评的四个坐标。
其他文献
<正>网络儿童文学这个概念的界定现在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就我们的理解,网络儿童文学似乎应该包括以下三种形态:第一种,儿童文学网站将中外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在网络上登
<正>过去只要是皇上下达的命令或指示,都可叫做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电视上出现的那种卷轴圣旨,高度一般是一尺,长度则不限制,明朝一般一两米
期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混凝土结构体系外露,特有的八面柱、井字梁与斜柱勾勒出清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配合建筑效果,结构平面局部外挑尺寸较大,外围局部结构采用
低品位矿高炉冶炼十分普遍,针对冶炼过程中出现结瘤、崩料、炉衬侵蚀严重等问题,对低品位矿碱 金属在高炉冶炼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低品位矿固体、渣铁和烟尘成分取样,
<正>票据的出现不但极大的减少了现金结算的不便,也丰富了企业、客户与银行的结算方式,但随着票据的广泛推广和使用,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进行诈骗,而由
以大型通用软件ANSYS为平台,研究以轴力为主、同时考虑弯矩作用的梭形格构柱的稳定承载能力。通过对不同高度和长细比的梭形格构柱进行非线性稳定计算和参数分析,提出了梭形
2015年,中东北非地区油气上游发展出现新看点。一是北非地区勘探活动取得较大突破,获得一批包括埃及Zohr巨型气田在内的勘探突破;不同区域内原油和天然气开发活动呈现差异化
江西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
本文通过几道例题探讨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问题。
夏侯湛在《张平子碑》中对张衡的生平和赋作进行了总体的评价,认为其赋作"英英乎有其味与",第一次将"味"这一概念引入到论赋的体系中,不仅开启了以"味"论赋的先河,而且对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