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对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既然我们证明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展又是不均匀的,由此产生了收入差距,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在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必然存在某种逻辑上的联系。通过对近二十多年我国金融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描述,我们看到伴随着金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却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可能没能公平地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好处.接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究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渠道,特别注意运用现有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在我国经济金融制度历史变迁中来解释这一作用机理,以解释金融发展是否以及如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具体选取了收入分配理论、二元经济论、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金融功能观四个角度。从主流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出发,我们发现,生产要素在城乡地区的不均匀分布,决定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均衡。这种分布,有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表现为制度设计和国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的公平,特别没有赋予城市和农村居民平等的机会,比如自由流动的选择,教育的机会,接受信息的机会。初次分配以后的其它分配层次也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导致初始的财富存量的不同,进而使城镇居民和农村享受金融带来的财富增长的机会也不同。从历史中追踪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发展也呈现二元的特征。金融对城乡居民的“差别”待遇,在90年代中期以前,是政府的意志的体现,之后,有路径依赖的原因,但主要是经济规律的体现。从金融作用于经济的途径看,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更难跨过享受金融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门槛,即便跨过这三个门槛,由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弱质,在金融通过三个途径作用于经济的过程中,收入差距也可能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