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油田是国内较早开展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的油田,从室内研究到现场的先导性试验、工业化推广应用,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实现了对聚合物驱油技术理论认识的重大突破。但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复杂性使我们对其驱油机理尚未真正搞清。影响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两大成因是聚驱驱油效率和波及体积,因此,在描述聚驱后剩余油分布时,首先要研究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和改变波及体积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开展的有关聚合物驱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数值模拟与一维物理模拟的方法,在平面模型中开展的此类研究工作很少。此外,对于聚合物驱驱油效率、波及系数的测定及其对采收率贡献尚未见相关报导。 本文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了方程分析方法建立分析了聚合物驱相似准则,对准则进行了检验及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对实验影响较大的准数,并结合模型不同长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出:要想合理给出提高驱油效率及扩大波及体积对采收率的贡献,必须消除系统不确定度及端面效应的影响,应该采用较长的岩心(不小于30cm)或相当的平面模型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研制了大尺寸平面物理模型(60cm×60cm×4.5cm),探索并完善了微电极法测定油水饱和度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平面物理模型的驱油实验,研究聚驱过程中驱油效率、波及系数变化及相关驱替动态特征。 开展了单层均质平面模型、层间非均质模型、层内非均质模型的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波及系数、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采收率的贡献。得出:聚合物驱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率;层间模型聚合物驱实验给出了各层提高驱油效率、扩大波及体积对采收率的贡献率,低渗透层的贡献率分别为33.74%、66.26%,中渗透层的贡献率分别为58.61%、41.39%,高渗透层的贡献率分别为83.55%、16.45%。对于高渗透层聚合物驱主要靠提高驱油效率来增加采收率,低渗透层聚合物驱主要靠扩大波及体积增加采收率,中渗透层既要靠扩大波及体积,也要靠提高驱油效率来增加采收率。采用密闭取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方法得到了相近的结论。 最后,在非均质平面模型上开展了聚驱后复杂驱油体系(二元、三元及高浓度聚合物)的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比波及系数、采收率、注入压力、含水及小层分流率等技术参数,得出:聚驱后高渗层位的波及系数较大,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而降低剩余油的潜能较小,可通过二元或三元体系提高驱油效率来进一步挖潜剩余油;而中、低渗透层的波及系数低,含油饱和度高,可采用高浓高分聚合物驱或与调剖相结合的方法来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同时提高驱油效率进行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