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激光冲击微成形技术已经成为了微成形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的新工艺,以激光作为冲击源、液体作为传力介质,适用于成形具有大面积阵列微特征的金属箔板。论文通过数值模拟探索了工艺可行性与成形机理,并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的原理,描述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及材料在高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激光冲击微成形技术已经成为了微成形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的新工艺,以激光作为冲击源、液体作为传力介质,适用于成形具有大面积阵列微特征的金属箔板。论文通过数值模拟探索了工艺可行性与成形机理,并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的原理,描述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及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响应,推导了激光功率密度的数学模型和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激光诱导冲击波压力模型,讨论了流固耦合分析中流体介质与结构的运动方程,介绍了非线性流固耦合分析中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等问题,为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的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使用HyperMesh/LS-DYNA软件进行了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大面积方形凹坑阵列微特征模具,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离散受冲击区域的方法实现了时空变化的激光光源模型的加载,采用ALE算法实现流固耦合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形大面积阵列微特征是可行的且成形效果良好,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模型准确性较高;研究了工件的动态成形过程,发现整个成形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且液体介质的持续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过程中工件的回弹,提高工件的成形质量;通过分析液体介质不同位置的节点速度,证实了液体传力介质具有延长压力作用时间及均衡冲击波压力的作用,保证了工件的成形精度,特别适合大面积阵列微特征的成形;分析了成形过程中工件的塑性应变分布情况,揭示了工件上应变分布的规律,发现微模腔入口处的应变梯度最明显,而成形结束前凹坑特征底部区域应变也比较大;探讨了不同参数对微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凹坑特征底部平底区域宽度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工件厚度与液室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光斑直径的变化主要影响了阵列特征成形效果的一致性,通过模拟得到合理的工艺参数,为指导优化与实验中的参数选择与取值提供了依据。接着,以数值模拟为驱动,利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方法(CCD)对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进行实验设计,使用响应曲面方法(RSM)建立了光斑直径、激光能量、液室高度以及橡胶层厚度与成形质量响应之间的数学模型,使用方差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合适性检查;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交互式影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方法,使用两种优化准则对工艺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对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数值模拟驱动的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最后,针对大面积方形凹坑阵列微特征模具,通过实验研究了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的可行性,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精度的影响,通过VHX-1000C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测成形件的二维、三维形貌及成形深度。实验结果发现:激光能量越大,工件厚度越薄,橡胶层厚度越薄,成形工件上凹坑特征平底区域宽度值越大,成形精度越高;成形工件上外侧凹坑特征与内侧凹坑特征的成形深度与平底区域宽度值相差在5%之内,成形效果一致性较高,验证了使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的均压效果,证明了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在成形大面积阵列微特征时的优越性。本文针对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这一新工艺方法,使用数值模拟为实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指导工艺参数选择,这种思想与方法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催化烯烃的不对称胺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烯烃的不对称胺氧化产物是许多天然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的组成部分,可用作合成中间体、手性配体和手性助剂。其中,手性磷酸(CPA)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结构修饰性、极好的底物兼容性和特殊的双功能活化作用机制,更是被广泛应用于这一新兴的不对称催化领域。本文研究了分子内烯烃的立体选择性氧化胺化,以烯-脲作为反应底物,通过N-溴代丁二酰亚胺诱导,
在地热资源热储层的开采过程中,高温环境下水泥基固井材料的性能是确保固井质量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热储层开采的顺利进行。针对常规水泥基固井材料在热储层开采固井过程中流动性控制、高温下的强度衰减、脆性破坏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热储层开采水泥基固井材料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与科学价值。采取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的开展了热储层开采纳米SiO_2-玄武岩纤维复合水泥基固井材
本文研究了美军杀伤链的关键环节、DCGS的组成与信息流程,分析DCGS在空中作战杀伤链中的作用。通过时敏目标打击、弹道导弹防御等几种典型的杀伤链打击场景,分析DCGS在时敏目
自从富勒烯被发现以来,研究人员对于富勒烯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了富勒烯的诸多性质,也陆续发现了很多种类的富勒烯。违背五元环规则的新型non-IPR富勒烯则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它们有的具有某些优异的性质,可以在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有的具有某些特别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富勒烯的形成机理。但是这些新型non-IPR富勒烯的含量一般较低而且较为活泼,在合成、分离等方面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热液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白钨矿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体内部的石英脉中。前人对其成矿作用方面已经做了较多研究,基本厘定了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等特征,但在蚀变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主要通过岩相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等对其蚀变及流体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蚀变作用分布的研究可知斜
艾里光束具有无衍射、自愈以及其独有的自弯曲性质,近年来在光学界掀起了研究热潮。具有横向加速度的艾里光束被广泛应用于微粒清扫、微粒捕获、等离子体通道、光子弹以及医
在刀具切削过程中,工件塑性变形和刀-屑间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切削热,导致刀具快速磨损,并使得工件材料软化出现“粘刀”现象,降低刀具寿命和工件加工质量。因此,改善刀-屑间的摩擦状态,减少切削热成为切削加工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实际工程中普遍使用切削液对切削区域进行冷却和润滑,但由于切削区域高温高压的环境以及内摩擦区域刀-屑紧密接触,同时传统冷却方式中切削液流速低、压力小,难以进入刀-屑关键摩擦区域,使
目的:我国食管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五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放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但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放疗疗效并未显著提升,因此认为食管癌细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剥露被认为是新生代以来众多地质事件的诱发因素,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东部及中部地区,而对西部地区剥露历史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高原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与地貌特征,发育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同时存在外部与内部水系。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狮泉河—革吉地区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年代学和低温热年代学的研究,并使用HeFTy与QTQt软件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开展了
背景和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创伤研究中的主要挑战之一。脊髓损伤后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轴突断裂,脱髓鞘改变,造成神经功能丧失,这些变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