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七章组成,前六章分别论述了八种高等真菌(发酵液或子实体)及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它们为: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芳香喇叭菌(Craterellusodoratus)、黄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ravenelii)、橙黄网苞盘菌(Aleuria aurantia)、壮丽环苞菇(Catathelasma imperiale)、黑盖地花菌(Albatrellusyasuda)、红黄褶孔菌(Phylloporus thodoxanthu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锥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thyrsoideum)和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最后一章为综述。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结合中压制备(MPLC)和高效液相制备(pre-HPLC)等分离技术,通过核磁共振(包括1H_和13C-NMR,HMBC,HSQC,ROESY)、质谱、紫外和红外等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了133个不同的化合物,包括31个新成分。新结构涉及多焕类、viscidane二萜、血苋烷倍半萜杂七碳化合物、pulvinicacid衍生的真菌色素、没药烷倍半萜、瑞香烷二萜、戊醇衍生物和grifolin衍生物等。并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测试。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从斑玉蕈(H.marmoreus)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viscidane型二萜,该类型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特产于澳大利亚的苦槛蓝科(Myoporaceae)喜沙木属(Eremophila)植物中,这是继2005年从苔藓中分离得到后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从黄粉末牛肝菌(P.ravenelii)中分离得到的新pulvinic acid衍生的真菌色素是这类较为罕见骨架的第三个天然产物,初步活性研究发现,它对谷氨酸受体亚型之一的a-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受体)有很好的激动作用,能提高突触传递,改善脑神经信号传递,为治疗老年痴呆及其它记忆障碍神经系统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该类型的黄色色素也是此种蘑菇菌柄呈黄色的物质基础。从锥花三宝木(T.thyrsoideum)中发现了7个新的瑞香烷二萜,有3个化合物在其六元环上通过12,13,14位的连接形成了原酸酯基团,此种连接方式在该类型二萜中是首次发现,新化合物中有两个显示了明显的抗HIV-1的活性且其治疗指数(TI)都大于70。
第七章对截至2011年一月份,蘑菇属也称伞菌属(Agaricus)中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化合物的来源、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