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欧洲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于1820年10月出版了《法哲学原理》,当时,《法哲学原理》因受普鲁士官方推崇备享尊荣,但黑格尔去世后,被视为官方辩护之作而遭轻视,湮没多年。近年来,人们对《法哲学原理》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其晦涩的语言背后富含革命性论断。本文旨在对《法哲学原理》重新做一解读,首先,概述其哲学基础和内容。黑格尔法哲学是立足于其思辨哲学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世界历史是自由意志发展的历史,自由意志在人们心中表现为道德,在外部世界上表现为法和国家,所以黑格尔说“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是自由意识在每个社会历史时期的外部体现,法的历史及各阶段总是按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的尺度来编写的。然后,阐述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由崇拜向怀疑、批判转变的早期思想发展历程。《莱茵报》时期的现实斗争对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自由、理性法观念产生强烈冲击,成为青年马克思思想转折的关键,使他产生了“苦恼的疑问”——现实物质利益和理性法的矛盾。为此,马克思开始怀疑黑格尔法哲学,并进而对其批判,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从哲学基础上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秘密:“整个法哲学只不过是对逻辑学的补充”。“在这里具有哲学意义的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而是逻辑本身的事物。不是用逻辑来论证国家,而是用国家来论证逻辑”。在书中马克思主要是针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三编《伦理》第三章《国家》的第一节“国家法”而系统地展开批判的。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关于国家问题的论述“集法哲学和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神秘主义之大成”。马克思的批判始终围绕市民社会和国家这两个主体展开,把黑格尔完全颠倒了的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不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还分析了王权、行政权、立法权的问题以及君主制和民主制、君主主权和人民主权等问题,指出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坚决批判了其中的唯心主义因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历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初步确立了他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他的唯物史观的开端,尽管尚未完成,但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依据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我们谈论法的各种关系时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黑格尔的法哲学基础是其思辨哲学,“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是本书的精髓和核心。第二部分,“苦恼的疑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动因。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在国家观、私有财产与国家和法的关系、国家至上和君主主权思想上的保守性,在详尽的对比批判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首先指出了黑格尔的错误所在,澄清困惑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加以批判的地改造和利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批判》在成因、内容上不同,但是它们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有着内在联系。第三部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开端,启示我们:当前应该超越黑格尔法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性,从现实出发来考察法的各种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