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党中央在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意味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 本文以淮安市洪泽区为研究对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研究主体。首先,在阐述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党中央在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意味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
本文以淮安市洪泽区为研究对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研究主体。首先,在阐述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义、类型及特征进行简要介绍,从土地产权、规模经济以及比较优势理论三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洪泽区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阐述洪泽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实践基础和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状及成效,并对洪泽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认为洪泽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联动制度、组织体系以及政府支持力度、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第三,通过系统性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为洪泽区提出了四大对策建议:洪泽区要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原则、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动制度、完善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经营体系以及挖掘优势形成洪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特色,最后,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农民普遍关心的大事,与农民农业农村息息相关,能够撬动农村资源、激发农村活力、推动农村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
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从治理理论和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出发,以浙江省为例,本文从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程度与治理体制的专业化程度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将基层治理体制划分成四种理想类型,并考察1949年以来我国基层治理体制的演进趋势,揭示基层治理体制演变的内在机制,以及最优基层治理体制的实现机制。通过梳理1949年以来我国历次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的平台治理,发现治理体制的专业化
在我国,农村治理问题一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农村社区治理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了重要部署,农村社区治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适应新要求,转变治理思想,改变治理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了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受其影响,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数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作为政府,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直接关系到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发展进程。因此,政府要把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本文以K县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为研究对象,运
作为我国政府财政职能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一直是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在各地城镇建设中占比愈来愈高,对其涉及项目的评审工作也逐渐变得至关重要。财政部门所属的评审机构对政府资金投资项目的招投标过程、工程竣工结算进行监督和审计,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财政资金方面管理的严格性。但随着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投资金额的不断加大,现有的投资评审模式在应对基数庞大的项目压力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已成为决策层共识。为了实现传统“中国制造”向该目标的转变,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和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战场,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点,而作为创新能力属概念,工程创新能力则成为当前时期亟待提升的人才素养。对于日后活跃于工程创新一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而言,其工程创新能力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工程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工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规模和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远远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成为大家探讨的话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源质量方面与普通高校有着极大的差异。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各高校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开展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将其视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业性明显、专业性强的高校,财经类本科院校如何通过通识课程的设置强化通识教育实施,已经成为高教理论界和财经高校教学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课题。 本文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西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