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体外剪接动力学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y123tx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内含子(intein)是镶嵌在宿主蛋白质中的插入序列,在宿主蛋白质成熟过程中能够自我剪切下来,同时将两侧的序列-蛋白质外显子(exteins)通过肽键相连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一成熟过程被称为蛋白质顺式剪接(proteincis-splicing)。断裂蛋白质内含子(split-intein)是在蛋白质内含子内部区域特定位点发生断裂,形成N-端蛋白(IN)和C-端蛋白(IC),分别由基因组上相距较远的两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编码。在翻译后成熟过程中,IN和IC相互识别,重建催化活性中心,介导蛋白质反式剪接(proteintrans-splicing)。   通过人工改造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断裂位点,使之靠近蛋白质内含子的N-末端或C-末端,即形成了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断裂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蛋白质反式剪接技术在蛋白质纯化、基因治疗、环状多肽制备以及大分子复杂蛋白质的生产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在此基础上扩大了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应用,提供了在目的蛋白质的N-末端或C-末端标记任意化学基团的潜力。在进行应用之前需要对这一反应的酶促动力学进行全面的了解,因而,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剪接动力学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课题选取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SX-S1、TX-S1、SX-S11和TE3-S11进行剪接动力学的研究。本研究中S1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N端仅含有11个氨基酸,S11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C端仅含有6个氨基酸,易于化学合成,可以应用于重组蛋白质或药物的N-末端或C-末端荧光素、生物素等标记。   构建只含有N端前体蛋白或C端前体蛋白相应序列的表达质粒,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protein,MBP)与IN组成的融合蛋白为N端前体蛋白;Ic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组成的融合蛋白为C端前体蛋白。利用N端前体蛋白带有的MBP标签可以与Amyloseresin特异性结合,C端前体蛋白带有的6×组氨酸标签可以与Ni-NTAresin特异性结合,纯化得到用于后续体外反应所需的N端前体蛋白和C端前体蛋白。   将纯化的N端前体蛋白与C端前体蛋白在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剪接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断裂蛋白质内含子SX-S1、TX-S1、SX-S11和TE3-S11在体外均有剪接活性。将N端前体蛋白和C端前体蛋白两两组合进行体外交叉反应,除TX-S1N/SX-S1C组合外,其它组合均无交叉反应,为同时使用多个断裂蛋白质内含子对一个目的蛋白进行多段标记或对多个目的蛋白进行标记奠定基础。在不同的DTT的浓度、温度、氯化钠的浓度和pH值条件下,探索断裂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最优化条件,结果表明,除反应体系中无DTT存在时,剪接效率明显下降甚至无剪接反应发生以外,其余条件对剪接反应影响较小。   当N端前体蛋白与C端前体蛋白摩尔比为10∶1混合时,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断裂蛋白质内含子SX-S1、TX-S1、SX-S11和TE3-S11体外剪接效率分别达到~96%、~50%、~93%和~87%,剪接速率常数分别为(2.68±0.39)×10-4s-1、(2.19±0.33)×10-3s-1、(3.94±0.91)×10-4s-1和(3.43±0.59)×10-4s-1。   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在位点特异性蛋白标记的潜在应用,使蛋白质标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氨基酸特异性标记。新型断裂蛋白质内含子将在蛋白质工程、蛋白质药物开发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其他文献
西安是一座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文明古城,自1959年在西安城区陆续发现一些零星的地裂缝以来,迄今已探明的地裂缝达14条之多;地裂缝所到之处,楼房、道路、田地等尽遭毁损,造成了巨大
结构面产状的正确测量和分析是岩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传统地质边坡调查工作大多采用地质罗盘对结构面产状数据进行人工采集。该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安全保障匮乏等
背景和目的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引起的钩体病是全球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其致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毒力的问号钩体均能以菌体一端或两端粘附宿主细胞,而此处正是相当于细菌鞭毛基础小体的钩体鞭毛终结结构所在部位。细菌鞭毛基础小体含有Ⅲ型分泌系统,不仅承担细菌分裂后鞭毛生长时鞭毛蛋白的输出,一些与细菌粘附、侵袭和毒性相关因子也通过T3SS释放。问号钩体fliN基因虽被注释为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