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血谱系阴性(Lin~- ckit~+)骨髓干细胞等均能够再生心肌,参与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因而用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梗死和防止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个颇具前途的研究方向。 首先,我们应用同种异体MSCs经静脉途径进行细胞移植,研究该方法修复损伤心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观察移植MSCs在宿主的迁移、分化与组织学分布,尤其是观察了移植细胞是否迁移到心脏靶器官。取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组:正常对照组(n=6);急性心肌梗死组(n=8);假手术组(n=6)。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同种大鼠骨髓MSCs,于建立心梗模型24h给各组大鼠经静脉输注DAPI标记的MSCs,4周后处死、摘取心脏、肿、肝脏、脾脏等脏器,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MSCs移植组,梗死区及其周边部位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s,在该组大鼠远离梗死区的正常心肌和其它两组(正常大鼠MSC移植组、假手术组)大鼠正常心脏未见移植细胞;在梗死心肌周边区,移植的MSCs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I(TnI)和转录因子4(GATA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在各组大鼠其它脏器,移植的MSCs主要分布在肺脏、脾脏和肝脏;细胞移植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未见淋巴细胞增殖,各脏器没有肿瘤形成。结果说明,经静脉移植的MSCs可归巢、迁移至大鼠梗死心肌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表型,在非梗死区心肌未见移植细胞归巢与迁移。结果提示该方法修复缺血损伤心肌安全、可行,但应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加强有关机制方面的探讨。2004年度军医进修学院博士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其次,我们采用同位素”gmTc一HMPAO放射性标记、示踪大鼠MSCs,核素平面显像动态观察移植细胞的在体组织分布,并应用放射性井型计数相对量化评估移植MSCS在心梗大鼠的组织分布及其在梗死心肌内的迁移与再分布。结果表明,99mTe一d,l,一HMpAo可以成功标记Mses,放射性标记Mses后其细胞活力为95%,其勃附特性、增殖能力没有消失。本研究中,静脉移植MSCs后3h,肺脏放射性浓集,移植细胞主要分布在双侧肺部,肝脏、脾脏、肾脏和膀肤分布较少;移植6h后,肺脏放射性较移植3h时减弱,双侧肾脏显像明显增强;移植gh后,肺脏放射性较移植3h时明显减弱,肝脏显像增强,个别大鼠肠道出现显像;移植18h后,此时肺脏显像明显稀疏,肝脏和脾脏显像显著加强。结果提示,静脉移植MSCs后其在体内运行轨迹显示,早期主要被肺脏截留,随后肺脏放射性逐渐减少,肝脏和脾脏两者放射性分布缓慢进行性加强,移植细胞出现再分布。同时说明,在体追踪99mTc-HMPAO放射性标记MSCs的全身组织分布是可行的。放射性计数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全心放射性T肘比值(量化反映该组织相对放射性活性)与正常大鼠全心T入比值无显著差别,而在心脏内部,缺血心肌部位放射性分布较非缺血区显著增加,非缺血区心肌放射性分布低于全心水平。提示缺血心肌组织可引起移植MSCs发生在体迁移,移植细胞可能按组织修复的需要发生再分布。本研究提示经静脉移植MSCs修复心肌疾病具有应用潜力,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趋化、迁移等方面的机制,增加细胞治疗的靶向性。 再次,在上述动物实验,我们观察到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静脉移植MSCs后,移植细胞向梗死心肌发生迁移,为此,我们通过体外界面趋化模型,采用梗死心肌组织匀浆提取物模拟心梗微环境,体外观察缺血心肌组织对大鼠MSCs的趋化作用,并检测发生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点(6h,24h,48h,7d)梗死心肌组织MCP一1的n1RNA表达变化,以探索缺血心肌组织引起2004年度军医进修学院博士毕业论文中文摘要MSCs迁移的可能机制。采用MCP一1特异性抗体中和其中MCP一1后,观察是否还存在其它趋化蛋白的作用,探索MCP一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损伤心肌组织微环境增强MSCs的迁移,对MSCs具有明显趋化作用,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24h和48h两组最为显著(P<0.01)。正常心肌组织中MCP一1含量很低,不易检测,AMI后缺血心肌组织中MCP一1表达增加,AMI后24和48h达高峰,1周之内回落接近正常。该结果与体外梗死心肌组织对MSCS的促迁移作用呈正向相关。并且,应用MCP一1中和抗体后,损伤心肌组织提取物的促迁移作用减弱。提示损伤心肌组织中MCP一1可能是其对MSCs趋化作用的关键因子。 最后,我们通过体外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CP一1对MSCs的体外趋化作用,并通过RT一PCR方法检测大鼠MSCs是否表达MCP一1相关受体CKR一2的mRNA,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体外MCP一1以浓度梯度依赖方式引起MSCs的定向迁移,提示MCP一1对MSCs具有趋化作用。RT一PCR方法证实MSCs表达MCP一1的相关受体(CKR一2),说明MCP一1可能通过与CKR一2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但是,MCP一1诱导MSCs迁移的确切信号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