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等离子体直径对Z箍缩过程和46.9nm激光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放电泵浦是产生X射线激光较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案。为提高毛细管放电46.9nm激光的强度并扩展其应用范围,本文模拟了不同初始直径等离子体的Z箍缩过程,并测量了产生46.9nm激光的脉冲特性和光斑分布,研究了初始等离子体直径对Z箍缩过程和46.9nm激光的影响。  在理论方面,利用一维磁流体力学程序模拟了在30kA主脉冲电流幅值下初始直径为3.2mm、4.0mm和4.8mm的等离子体Z箍缩过程,计算了不同初始气压下等离子体状态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产生激光时刻等离子体状态随初始气压和初始等离子体直径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初始气压和初始等离子体直径对46.9nm激光增益的影响。  在实验方面,分别利用内径3.2mm、4.0mm和4.8mm的陶瓷毛细管,在30kA主脉冲电流幅值下对产生的46.9nm激光脉冲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毛细管内径对激光产生时间、激光脉冲幅值、激光脉冲宽度等物理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较大内径毛细管中激光增强的原因。将内径4.8mm毛细管的放电电流幅值提高到36kA,测量了激光脉冲幅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增大毛细管内径以及在较大内径毛细管中适当提高主脉冲电流幅值是提高46.9nm激光强度的有效方法。  通过使用Ce:YAG荧光屏将46.9nm激光转化为可见光并用相机捕捉的方案,测量了内径3.2mm、4.0mm和4.8mm的陶瓷毛细管产生的46.9nm激光光斑形状,总结了激光光斑形状随初始气压、毛细管内径以及主脉冲电流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了光斑形状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智能无线通信设备的普及和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限于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提高能量效率的要求,传统的基站(Base Station,BS)和用户设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