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因素,例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都对语言的变化与发展产生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越来越多的新词开始出现,一方面,新词形成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新词的形成也反映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心理需求。新词的定义有很多,但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两大类:新创造的词语和旧词新义的词语。国外对新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的研究可以说是与英语词典的编纂同步的。之后的很多有关新词研究的出版物更多关注新词的用法、来源、内容分析以及新词的形态学研究,其中包括构词法、语义学、词汇学等等。但对新词的认知研究却相对较少。国内对英语新词的研究一般集中在词汇学和词典学领域,而且成果颇多。如汪榕培、陆国强等著名词汇学专家编著的新词词典就具有时代特点。此外,国内对新词的研究还包括新词的构词研究、语用研究、来源探究以及翻译研究。2003年,汪榕培教授最先认识到,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隐喻理论对深化词义的认识是很有帮助的。杨彬教授(2007)所编著的《心智的门铃—英语新词的认知阐释》一书,是近年来较为系统分析英语新词的著作,使英语新词的研究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综上所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英语新词的认知研究都是较新的视角,较新的趋势。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来解读英语新词,探究英语新词的意义的构建过程,从新的视角来丰富对英语新词的语言学研究。本文以2013年《中国日报》网站“词语点津”专栏公布的英语新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方法主要应用于对所收集的194个英语新词的来源进行统计和分类。定性方法主要用于分析英语新词的构成和认知机制。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进行了阐释。概念整合在西方国家,迄今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该理论的源头,是Lakoff&Johnson (1980)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出者是以Fauconnier (1997)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概念整合”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Fauconnier&Turner1996:113)。概念整合是研究意义构建和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架构是概念整合网络,它是一个多空间动态投射模式。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四空间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类属空间包括输入空间所共有的、常见的、抽象的组织与结构。类属空间向两个输入空间映射并规定核心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并可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过程生成输入空间所没有的层创结构的一系列活动。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有四种:简单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概念整合存在于人类一切认知活动中。任何概念的形成都要经过人的心智空间的对输入信息的加工整合,而不是意义的简单叠加。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可以对修辞格,语法,幽默,委婉语、语篇连贯等许多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新词是人们认知发展的产物,与语言使用者的体验和百科知识紧密联系。因此,也可以利用概念整合理论的整合网络对英语新词现象其进行认知研究,对其意义生成和理解进行分析和阐释。本文从形态和词汇变化两个角度将所收集的英语新词归为两大类:构词法新词和词汇变化新词。其中构词法新词占新词总数的79.3%,涉及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复合法、词缀法、类比法。比较而言,词汇变化新词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拼合法、缩略法、语义转化法及外来词。依据以上分类,结合四种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本文对所收集的英语新词典型例子进行了图示和解读,试图揭示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布隆菲尔德(2002)首次提出了向心式复合词和离心式复合词概念。向心式复合词包括并列复合词和从属复合词。英语复合新词的意义构建涉及到全部四种概念整合网络模式。镜像型网络可以适用于并列复合词的意义构建。在并列复合词中有两个中心,它们构建的两个输入空间拥有共同的组织框架并不存在冲突,因为这两个中心具有相同的句法和语义地位。从属复合词的意义构建则涉及到简单型、单域型和双域型三种概念整合网络。不同于英语向心式复合词,英语离心式复合词则没有中心词,复合词中的成分构成不同的输入空间,包含于其中的框架结构也并不相同,但只有一个被投射到合成空间。此类新词的意义构建主要涉及单向型网络,但过程较为复杂,通常包含隐喻和转喻现象。隐喻在构建框架空间发挥着起着重要作用,而转喻在构建焦点空间起着应有的作用。英语词缀新词的意义构建涉及的最为典型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为简单型。英语词缀新词通常由词根和词缀两部分构成。由词缀构建的输入空间包含框架,由词根构建的输入空间则包含了一些元素。两个空间不存在冲突,因此,词缀空间的框架与词根空间的元素在整合空间中以兼容的方式进行整合。英语词类比新词的意义构建涉及的最为典型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为单域型。类比构词是以源词的语义特征或语音形式为材料,把词内部的词素拆分、替换、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词的过程(杨彬,2008,156)。在类比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替换成分和源词构成两个输入空间。替换成分构建的焦点空间,是理解新词的关键。源词则构建框架空间,为焦点空间提供一些信息。因为通过类比关系,源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都会投射到整合空间。在这种新词中,两个空间包含不同的框架结构,但只有源词空间框架投射到整合空间,为其提供组织框架,并在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单域型概念整合网络可以适用于阐释英语词类比新词的意义构建。此外,概念整合理论同样适用于词汇变化的英语新词:拼合新词、缩略新词及词语义转化新词的意义构建。参考周启强(2007)的分类,本文把英语拼合新词分为以下三类:角色值拼合新词、并列拼合新词和质变拼合新词。单域型网络可构建角色值拼合新词的意义,镜像型网络可构建并列拼合新词的意义,质变拼合新词的意义构建往往是多种概念整合网络作用的结果。以往对英语新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词词源、意义、用法、分类等外部特征上,对英语新词意义生成的内在认知机制研究较少。而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新词进行了阐释,揭示了英语新词的动态意义建构过程,从而使抽象的概念认知过程变得具体化,有助于更好理解英语新词。同时,通过对英语新词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对语言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新词现象给予积极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语言研究,促进人们对英语新词的理解,有效开展交流。此外,通过分析英语新词中的语言现象,也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本论文仅仅对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因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尽管所有的英语新词来自权威公开出版物《中国日报》,但所收集的数据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英语新词。其次,本文对英语新词的分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英语新词的一般分布情况,但仍然受到所收集数据的限制。此外,对英语新词的案例分析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分析的结果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第三,限于时间和篇幅,对于如何构建语义变化产生的英语新词意义,本文仅仅进行了总体分析,并没有详细分类展开,这仍然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