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是现代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其标志是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人的主体意识的提高,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同时,这种挑战也是中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其关键是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中,如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因此,“引领实践”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宣传工作的新形态:其一,它是高校宣传工作如何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交流的环境下,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科学解答;其二,它是高校宣传工作如何在民主法治社会中充分尊重师生主体地位的合理回应;其三,它是高校宣传工作对意识形态教育中认识与实践之间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据此,“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这一问题的主旨可概括为:它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以高校宣传部门作为主导,整合高校的各种研究和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师生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吸收,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收到良好的实效。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成功的法宝。在新的时期,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社情,“引领实践”已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亦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课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抓手。首先,从实践到引领实践,在实践中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来引领社会思潮,帮助高校师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说明了“引领实践”活动具有清晰的产生与发展的理论路线图;其本质在于探索和深层影响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其生命力在于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其次,从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的结构来看,其主客体层次可以分为两对辩证关系,一是高校宣传工作与高校师生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再次,高校宣传一工作引领实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它具有客观性;从其作用来看,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成功引领,能够帮助广大师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由此产生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因而它也具有能动性;从其历史来看,引领实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历史性。在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过程中,首先必须高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引领”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不会在纷纷扰扰的各种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这是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的根本所在其次,“引领实践”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而旗帜的内容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领实践”才能落到实处。再次,在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的过程中,要坚持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先进性与层次性、整合性与开放性统一起来,切实把握好“引领”的精髓。最后,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私有化和单一化所有制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土义腐朽文化的界限,才能旗帜鲜明。同时,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的成功与否,还在于能否建构起引领实践的主体队伍、主阵地、主渠道、主载体,能否充分发挥对校园文化氛围和大学社团活动的引领作用。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时期世情、国情、社情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民主法治理念基础之上的,它将有效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客体”的能动因素加强,引发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客体互动,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在实践上,它将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意识形态教育的机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转变,意识形态教育的范围从象牙之塔到社会生活的转变,从而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