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酸毒性神经损伤机制的重新审视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一类细胞外质子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分布ASIC1a。突触传递过程中,囊泡中的酸性物质伴随递质一起释放到突触间隙,导致局部质子浓度瞬间增加,通过激活突触后膜ASIC1a传递酸信号,从而参与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以及条件性恐惧记忆等。在一些病理条件下,正常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导致质子逐步累积,产生组织酸化,过度激活ASIC1a引起神经损伤。组织酸化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中风、癫痫、多发性硬化症以及亨廷顿舞蹈症等)的共同病理特征,针对ASIC1a及其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可以为酸毒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已有研究证实在小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中,敲除Asic1a显著减小缺血梗死体积。普遍认为ASIC1a通透的离子信号引起胞内钙超载介导了神经损伤。我们研究发现ASIC1a的非通道功能在缺血性神经元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中发挥重要作用。酸化诱导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 1,RIP1)结合到ASIC1a C末端,导致RIP1磷酸化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进一步研究发现ASIC1a N末端能够对抗C末端的毒性,形成分子内抑制(intramolecular inhibition)。本课题主要围绕ASIC1a的非通道功能,从离体和动物模型两个层面,采用药物干预和基因操控的手段论证ASIC1a的非通道功能介导缺血后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并靶向ASIC1a的非通道功能开发新的神经保护剂,揭示缺血后酸毒的新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首先,通过筛选已知的死亡通路抑制剂,我们发现RIP1磷酸化的特异性抑制剂Nec-1显著抑制酸化诱导的神经元死亡,提示RIP1在酸化诱导的神经损伤中至关重要。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酸化激活ASIC1a通道诱导神经元坏死不依赖其通道功能,而是通过ASIC1a C末端与RIP1的结合引起后者的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死亡信号通路。模拟ASIC1a C末端的跨膜肽TAT-CP-1在p H 7.4的条件下就能诱导RIP1的磷酸化和细胞死亡。在MCAO小鼠的缺血侧脑组织中检测到ASIC1a-RIP1的结合以及RIP1磷酸化水平的增高;Asic1a敲除后,缺血不引起RIP1磷酸化增多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这些证据表明ASIC1a介导的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是一种依赖其C末端的程序性坏死。接下来,酸化调控ASIC1a C末端的分子机制是本课题研究重点。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实验显示在生理情况下ASIC1a N末端与C末端紧密结合;当细胞接受酸刺激时,ASIC1a N末端和C末端解离。在CHO上转染N末端缺失的ASIC1a,直接导致细胞死亡,提示N末端在C末端的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形成分子内抑制。为了深入了解酸化时N末端和C末端解离的机制,我们利用蛋白质谱技术寻找缺血前后与ASIC1a结合改变的蛋白,发现在缺血脑组织中N-乙基马莱酰胺敏感性融合蛋白(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usion ATPase,NSF)与ASIC1a结合显著增加,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缺血诱导形成特异性NSF-ASIC1a-RIP1复合体。敲除Asic1a基因,或者给予ASIC1a抑制剂Pc TX1阻断NSF-RIP1的结合。药物和基因水平抑制NSF不影响ASIC1a的通道功能,却能抑制ASIC1a的非通道功能,从而抑制酸毒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NSF结合于ASIC1a N末端前20个氨基酸序列(NT1-20)。人工合成的跨膜肽TAT-NT1-20抑制NSF-ASIC1a-RIP1复合体的形成和RIP1的磷酸化,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减轻ASIC1a介导的酸毒损伤。以上结果证实酸化促进NSF与ASIC1a N末端结合,促进ASIC1a分子内抑制的解除,从而启动ASIC1a介导的酸毒损伤。为了进一步验证ASIC1a介导的程序性坏死与通道功能无关,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ASIC1a通道功能缺失的转基因鼠,将Asic1a基因孔道位置的三个关键氨基酸32HIF34突变成AAA,使其通透离子的功能丧失。研究发现HIF突变小鼠MCAO后脑梗死体积与野生型无统计学差异,证明ASIC1a的通道功能不是缺血损伤模型中ASIC1a介导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在HIF突变小鼠的MCAO模型上,缺血侧也同样检测到NSF-ASIC1a-RIP1复合体和RIP1的磷酸化;Nec-1和Pc TX1在其中也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这说明ASIC1a的非通道功能不依赖其离子通透功能。该研究观察了ASIC1a的非通道功能在缺血性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鉴定了一类以ASIC1a代谢通路为靶点的神经保护多肽。这一系列研究不仅揭示了ASIC1a在信号传导过程以及神经损伤中的分子机制,也为治疗酸化相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且由于常见的肿瘤扩散、复发及转移而表现出很高的死亡率,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疾病。肝组织中微环境的重塑已经被公认为肝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量改变是促癌微环境重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以肝癌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蛋白为重心,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EDIL3对肝癌细胞可能的影响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并探索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世界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列肿瘤死亡原因第二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属胃癌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地区,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改善治疗预后显得更为重要。尽管目前胃癌的疗效已得到逐步改善,但其总体生存率仍然较低,根本原因在于胃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胃癌的发生与一系列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失活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改变有关。深入研究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关键的相关基因,将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大样本横断面的研究,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睡眠片段化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项干预性研究,评估(OSAHS)患者的各代谢指标及总体心血管风险在上气道手术治疗后是否发生了改善,并探究哪些因素可影响手术对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第一部分选取2686名OSA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同时受间质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调控。细胞外基质(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蛋白是ECM蛋白,已知LOX可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并和细胞的增殖相关。LOX促肿瘤侵袭转移多与FAK/Src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LOXL4作为LOX家族成员,在多种肿瘤
【目的】探讨肾周脂肪对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的影响;研究肾周脂肪对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的影响;研究肾周脂肪厚度与梅奥粘稠评分(MAP)对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由本中心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84例,所有病例术前影像资料,术后30日随访资料完整,测量术前影像下肾周脂肪(腹
目的构建LV-eIF3d-shRNA质粒并研究eIF3d敲减后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针对目的基因的siRNA序列的相关信息。序列设计并合成后,通过Ecor I和Bam HI位点将目标序列克隆入p GP载体,并测序确定序列。共转染病毒包装颗粒和shRNA质粒至293T细胞,在48h后收集培养基,将收集到的培养基进行过滤、离心、浓缩,并测定滴度。将肺癌细胞A549和95D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研究铁过载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一氧化碳预处理对神经干细胞铁过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并进一步探讨CO预处理神经干细胞在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体外用氯化亚铁模拟出血性脑卒中后铁过载环境,用CORM-2释放CO预处理神经干细胞,采用CCK-8评估铁过载的神经毒性;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分析评估神经干细胞的凋亡;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r
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大豆是中国主要粮食品种之一,身兼粮食作物和畜产品养殖业饲料的双重身份,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大豆又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年大豆外贸依存度高达82%,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任何变动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影响。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产区,产量占国产大豆1/3强,但因为比价关系及进口大豆
期刊
利用海水淡化方法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已成为缓解淡水供应压力的一种有效措施,例如比较适用于大、中规模的多级闪蒸、低温多效以及反渗透等海水淡化技术。然而,很多情况下,实际的用水点比较分散,且用水量较小、所处位置常规能源受限。此时,对高效稳定的小型海水淡化技术有更为迫切的需求。太阳能辅助增湿除湿海水淡化技术,凭借其能耗低、产水率高、结构简单、常压工作等优势,可在小规模淡水供应场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该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较强的穿透能力,以及极化信息获取能力,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SAR图像解译是通过研究SAR图像中目标和地物的特性与相互作用从图像中获取关键信息的技术。近年来,随着SAR图像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