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访问、问卷调查及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全国各地区大、中城市60多个主要动物园进行了调查,并主要针对物种保护及管理现状,保护教育现状、游客受教育途径、效果及意愿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动物园目前饲养国内外各类动物775种(其中鸟类18目402种,兽类13目205种,爬行类4目103种,两栖类2目23种,鱼类7目42种)。动物园饲养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9种,CITES附录Ⅰ、CITES附录Ⅱ鸟类89种;NⅠ、NⅡ兽类60种:cⅠ、CⅡ兽类44种;NⅡ两栖类3种,CⅠ、CⅡ2种:NⅠ、NⅡ爬行类15种,CⅠ、CⅡ28种;NⅡ鱼类1种,CⅠ、CⅡ2种。与往年动物园动物种类相比呈稳步上升趋势。我国行政区划六个地区动物园中,各类保护动物种类整体差异不大,华东地区动物园各类保护动物种类最多,依次为西南、华北、中南地区,西北及东北地区各类保护动物相对较少。(2)动物共有繁殖记录212种。兽类共有繁殖记录103种,其中国内种70种,国外种33种。NⅠ,NⅡ保护兽类繁殖种类达36种,占饲养NⅠ,NⅡ兽类种类(60种)的60.00%;鸟类有繁殖记录计96种,其中国内种65种,国外种31种,NⅠ,NⅡ保护鸟类繁殖种类达49种,占饲养NⅠ,NⅡ鸟类种类(109种)的44.95%。国内繁殖种类最多、繁殖比值最高的均为兽类,鸟类其次,而两栖、爬行及鱼类的饲养繁殖所占比例均不高。动物园繁殖种群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大型综合动物园、繁育基地或具有本地特产动物地区的动物园。(3)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在占地面积、饲养数量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除去占地面积、饲养数量的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性不显著。根据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动物园分为六类,第一类为直辖市大型综合类型动物园:第二类为直辖市、省会特大城市大型综合类型动物园;第三类为直辖市、省会城市综合类型动物园;第四为直辖市、省会地区中型综合类型动物园;第五类为省会、地区中小型综合动物园;第六类为省会、地区小型动物园或公园动物园。(4)动物园人员的配置对动物园物种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与科研成果项数相关性十分显著。动物园职工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除少数大型综合动物园外普遍偏低。档案管理及遗传管理多数动物园没有规范进行,动物园在动物档案管理上,在调查的62个动物园中,仅有4家采用国际专门电脑软件进行管理,多数采用一般的电脑文件形式或手工记录形式。(5)在动物园的教育设施上仍以展馆动物及说明牌为主,多数动物园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手段难以满足游客的教育需求。游客对动物园整体满意的占36%,持一般态度的游客占45%,不满意的占18%,无所谓1%。游客受教育途径选择通过阅读动物说明牌所占比例最高(34.21%),依次为观察动物(31.54%)、同伴或其他游客(14.43%)、动物园工作人员(5.66%)、科普教育馆(5.26%)及少数其它途径(9.41%);游客受教育效果,认识更多动物比例最高(34.03%),依次为了解动物行为方式(21.32%)、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16.10%)、了解动物生活习性(15.27%)、了解动物生存环境(12.87%):游客意愿,希望配备讲解员占43%,希望提高说明牌的质量占22%,希望有宣传手册占20%。(6)通过方差分析显示,直辖市、省会、地级市动物园游客教育途径、效果及意愿差异性均不显著;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及专业类型动物园在游客受教育途径上,动物园工作人员(P=0.028<0.05)、科普教育馆差异性显著(P=0.011<0.05);游客受教育效果中,三者在认识更多动物(P=0.003<0.01)、其它收获上(P=0.002<0.01)存在极显著差异、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P=0.03<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游客教育途径、效果及意愿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学历之间的游客在受教育途径上,从动物园工作人员获得教育的差异性显著(P=0.019<0.05),受教育效果上,认识更多的动物存在显著差异(P=0.037<0.05);受教育意愿除提高说明牌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25<0.05),其他内容均不显著;不同职业的游客受教育途径除观察动物存在差异性显著(P=0.015<0.05),其他内容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