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盆地分析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大量的钻井、露头剖面、测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对百色盆地古近系开展了系统深入的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和认识: (1) 以中、长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为基础,结合界面和部分层序的年龄资料,对百色盆地古近系的地层划分和对比进行了清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符合层序划分和沉积充填演化规律的地层划分方案,各组地层的时代归属依次为:六忸组为古新世,洞均组为早始新世,那读组为中—晚始新世,百岗组为渐新世,百岗组之上为伏平组和建都岭组。 (2) 首次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以沉积相分析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古近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主要进展为:①识别出超长期(SLSC旋回)、长期(LSC旋回)、中期(MSC旋回)和短期(SSC旋回)4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确定了中、长期和超长期旋回层序界面、湖泛面在盆地内的等时对比关系、意义和标志;②将百色盆地古近系划分为与地层组相当的4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建立了超长期旋回层序与各期构造活动的关系,认为由构造应力场转换形成的区域性不整合界面,是控制超长期旋回层序发育的关键,因而超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可代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转换面,层序是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③将六忸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层序(LSC1-LSC3),洞均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层序(LSC4),那读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层序(LSC5-LSC7),百岗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层序(LSC8-LSC10)。确定了长期旋回层序与较大规模湖进—湖退旋回的关系,认为长期旋回层序发育的因素,主要与同一构造应力场周期性构造沉降活动的强弱变化有关,因而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可代表同一构造演化阶段中周期性出现的构造变动面;④进一步在六忸组中划分出3个中期旋回层序(MSC1-MSC3),洞均组中划分出2个中期旋回层序(MSC4-MSC5),那读组中划分出12个中期旋回层序(MSC6-MSS17),百岗组中最多划分出7个中期旋回层序(MSC18-MSC24)。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发育与次一级的湖进—湖退作用和物源供给量、气候变化有关:⑤在收集众多年龄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沉积演化特征,对超长期、长期、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的时限进行了界定,认为超长期旋回层序的时限为10~13Ma。长期旋回层序的时限为3~5Ma。中期旋回层序的时限为0.8~2.5Ma。短期旋回层序相当于准层序或最小成因地层单元,时限为数万年级。上述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时限界定,为提高等时地层单元的时间对比精度和分辨率奠定了基础。 (3) 剖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和向上变深后复变浅的对称型(C)3种主要结构类型,以及分别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和高可容纳空间中的7种亚类型: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