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于下颌骨,占全部放射性骨坏死的90%以上。传统的深部X射线直接照射条件下,ORNJ报道的发生率最高达曾37%,即使在良好防护的条件下,仍有2-5%的发生率。其发生与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放射剂量大小等有关,主要病理表现为放疗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处于低氧、少血管状态,颌骨内动脉发生炎症反应,内膜肿胀,骨髓及骨膜血管栓塞及纤维化,引起局部血供和营养障碍,骨的活力减低,导致骨坏死,瘘道形成。随着目前放疗以及放、化疗联合应用的越来越广泛,ORNJ将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学中的重要问题。ORNJ一旦发生,由于局部组织血供和营养障碍,一般采用抗炎,死骨摘除、瘘道关闭、全身抗感染、局部换药、瘘道碘仿纱条堵塞、颌骨瘘道骚刮术等对症处理手段,创面愈合慢,病情反复,易复发。高压氧的氧弥散作用对于增加局部组织有效含氧量,促进毛细血管的增殖,加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促进成骨具有一定效果。但高压氧价格操作复杂,不易长期持续使用,并且有一定的禁忌症。对于ORN术后组织缺损的,由于缺乏能从根本上逆转射线骨损伤效应的新方法,一般也只能采用死骨去除、组织皮瓣修复创面,骨瓣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等手术治疗,辅以抗感染、高压氧、换药等措施的对症处理,愈合缓慢,效果不确定,对于包括髁突坏死的下颌骨ORN,再造的下颌骨很难恢复其外形和功能。近年来,有关低强度超声促进骨愈合报道较多,也有个别关于超声治疗ORNJ的临床病例观察报道,但缺乏相关基础实验体内研究的结果支持。本实验拟通过建立ORNJ的动物实验模型,运用CT、免疫组化、Micro-CT及力学实验等方法,检测超声治疗前后犬下颌骨微血管密度、骨微结构和代谢指标,以及评价其对下颌种植体放疗前后的疗效及临床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低强度超声对放疗后颌骨中多种组织生物学效应的规律,分析低强度超声对颌骨放射线照射后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0mW/cm2强度的1 MHz 1:4脉冲超声波作为实验组处理因素,超声治疗20天后,超声治疗组犬的下颌骨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未治疗组;而超声治疗后下颌骨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数量、骨表面积和骨体积的比值大于未治疗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和骨成型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阳性程度均高于治疗前。在对下颌骨种植体超声治疗发现,下颌种植体周围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表面积和骨体积的比值和骨小梁数量大于未治疗组,拔出实验的最大力值也明显高于未治疗组。表明通过超声治疗后,犬下颌骨的微血管明显增加,已发生坏死的下颌骨的代谢水平和代谢能力有所增强,下颌骨的结构也有好的改善,说明超声治疗ORNJ具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我们对个别临床患者进行了超声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ORNJ患者在运用超声治疗4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超声治疗作为一种治疗ORNJ的新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希望通过以后不断完善,能为临床上减少放疗与外科手术的并发症提供新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