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的分布情况以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危险因素、ROS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该类疾患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并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采用自行设定的临床病例观察表对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发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及ICU的共232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初始心律是否可电击除颤,将其分为可电击心律组和不可电击心律组,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的病因、基础疾病、心血管有创检查及治疗、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药史等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心脏骤停患者不可电击心律发生的危险因素。2.将232例CA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最终纳入63例ROSC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循环、呼吸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药史等基线资料;CPR资料:初始心律、ROSC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等;评分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等;生存资料:以自主循环恢复为观察起点,随访至28天为观察终点。通过Cox回归模型对16项与ROSC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ROS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共有232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1.19±17.25)岁,男女构成比为56.9%、43.1%,其中可电击心律32例(13.8%);不可电击心律200例(86.2%)。其中,CA病因以心源性最高83例(35.8%);在基础疾病分布中,位于首位的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91例(39.2%);在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药史中应用最广泛的为β受体阻滞剂,有88例患者(37.9%)遵医嘱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源性猝死、重症感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在两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可电击心律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重症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可电击心律发生危险因素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232例心脏骤停患者经首次CPR后自主循环恢复并存活≥12小时的共68例,复苏成功率29.3%,剔除入院后行二次以上心肺复苏及资料不全或中途放弃治疗等患者,最终共纳入63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6.95±14.70)岁;获得28天存活的共14例,占ROSC患者的22.2%;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ROS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肾上腺素用量、ROSC时间、FOUR评分、初始心律。结论1.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初始心律为可电击心律的发生率为13.8%,其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增加了可电击心律的发生风险,该类患者的初始心律多表现为可电击心律,而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发生率为86.2%,其中重症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为不可电击心律发生的高危因素。2.成人ROS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肾上腺素用量、ROSC时间、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初始心律;其中肾上腺素用量、ROSC时间与ROSC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与死亡率呈负相关、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ROSC患者较可电击心律患者死亡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