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离子渗氮及其经验电子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45钢材料的耐磨耐蚀性,本文采用离子渗氮工艺对其进行表面处理,试验变量为渗氮温度(480℃与520℃)和氮氢流量比(1:3与3:1),探讨渗氮工艺对4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出渗后物相的晶体结构,分析晶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探讨渗氮层相结构对组织影响的机理,为渗氮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撑。离子渗氮试验表明,当渗氮温度相同时,氮氢流量比为3:1时渗层的厚度、硬度、耐磨耐蚀性均高于氮氢流量比为1:3的渗层,但前者的力学性能劣于后者;当氮氢流量比相同时,渗氮温度为520℃时渗层的厚度、硬度、耐磨耐蚀性均高于渗氮温度为480℃的渗层,但前者的力学性能劣于后者。四组渗后试样的冲击吸收功下降为原始试样的26%-35%,说明离子渗氮显著增大了基体的脆性;45钢渗氮层主要由α-Fe、ε-Fe2-3N和γ′-Fe4N组成,后两者为渗氮新相。当氮氢流量比一致时,温度为520℃时渗层中ε-Fe2-3N的含量高于480℃时,α-Fe、γ′-Fe4N的含量均低于480℃时;当渗氮温度相同时,氮氢流量比为3:1时渗层中ε-Fe2-3N的含量高于1:3时,α-Fe、γ′-Fe4N的含量均低于1:3时。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晶体的共价电子密度和原子平均键合能由低至高的排序均为α-Fe<Fe4N<Fe3N<Fe2N,对应表示渗氮新相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高于基体相,且ε-Fe2-3N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高于γ′-Fe4N晶体;晶格电子密度由高至低的排序为α-Fe>Fe4N>Fe3N>Fe2N,表示渗氮新相的耐蚀性均优于α-Fe晶体,且ε-Fe2-3N的耐蚀性优于γ′-Fe4N;塑性因子由高至低的排序为α-Fe>Fe4N>Fe3N>Fe2N,表示渗后新相的塑性比基体差,且ε-Fe2-3N的塑性比γ′-Fe4N更差。理论计算印证并解释了试验部分离子渗氮对45钢性能的影响。适当减少ε-Fe2-3N的生成对降低材料脆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降低离子渗氮温度以及氮氢流量比能够保护45钢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无模板剂、无表面活性剂情况下,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SnO2掺杂NaNbO3及硅藻土(简称为DE),制得嵌入型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复合混装型结构(纳米针、纳米块和纳米颗粒)的特征。对所制备的粉体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X)、场粒子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FESEM)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物性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时间、水热温度、碱度环境及复合试样配比对试样微观形貌、晶
在役焊接因具有修复时间短、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而日益得到重视。由于修复过程中管道内仍有高压油气运输,所以在役焊接修复存在较大技术难度,其中烧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揭示烧穿失稳的本质,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烧穿过程中焊接接头不同微区的力学性能,揭示其在服役条件下失效的微观动力学行为,从微观上阐明烧穿失稳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时,研究了微缺陷对管道微观力学性
通过制备固体润滑涂层可有效解决由摩擦磨损造成的机械、材料等失效问题。采用激光熔覆-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技术制备的固体润滑涂层能够降低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但当前研究多集中于Fe S、Mo S2等金属硫化物膜的制备,侧重润滑薄膜的微观表征、摩擦磨损性能等,对硫化物薄膜的形成机理没有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镍基合金熔覆层和铁基合金熔覆层并在不同熔覆层表面进行离子渗硫,渗硫实验中
铜及铜合金因其良好的导热性和较好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等行业。某制冷设备中的冷却系统需要将黄铜分液器与紫铜分流管进行焊接,长期以来主要应用火焰钎焊的方法进行连接。该方法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对于上述问题,本文改进钎焊工艺技术,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替代火焰钎焊,并分析焊接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实现紫铜分流管和黄铜分液器高质量的焊接生产提供
因为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材料的磨损和腐蚀等通常是从材料的表面开始的,而表面损伤或者破坏会影响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因此,采用各种表面处理技术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是在材料的表层制备出纳米晶体结构,来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常见的表面纳米化技术对类似高温镍基合金这类高强高硬材料表面纳米化效果并不显著。结合电脉冲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非晶态合金又被称为“金属玻璃”,因其独特的原子排列结构,即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状态,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电火花沉积技术具有放电频率高、放电区域小、能量集中、加热和冷却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非晶涂层制备技术。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制备非晶涂层,不仅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也可拓宽非晶合金的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以Fe-Cr-Ni固溶体合
液滴局部腐蚀是海洋大气腐蚀初期的典型腐蚀过程,然而液滴下金属的局部电化学动力学机制尚未澄清。本文重点研究了液滴与纯铁界面局部电极过程动力学及耦合机制,以查明液滴下纯铁局部腐蚀演变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澄清海洋大气腐蚀初期局部腐蚀诱导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化局部腐蚀电化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本文首先设计了同心圆三电极阵列,并基于NI-PXI平台、数字万用表、高速转换开关、恒电位仪组建了局部电化学测试系统,建立了
高熵合金一般由5~13种元素组成,且每种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介于5%~35%,高熵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蚀性和高的热稳定性等优异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涂层材料。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Al0.5CoCrFeNiTix(x=0.2,0.5,0.7)与CoCrFeNiMox(x=0.5,1.0,1.5)高熵合金熔覆层,并在CoCrFeNiMo高熵合金熔覆层上采用离子渗硫技
焊接是工程应用大型结构件制造的重要加工手段,焊接质量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种钛及钛合金复合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以及焊接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它们在结构上的应用,尤其是复合管焊接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因此借助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填充金属含量、焊缝层数、焊接速度下,TA10/Q345复合管焊接残余应力大小,探究焊接残余应力与各因素的关系,从而指导实际焊接,得到焊接残余应力较小的焊
在2024铝合金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某些时效处理以及粗晶环的出现会极大的增加其剥蚀敏感性,严重的限制了铝合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研究时效处理及粗晶环对铝合金剥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对于耐蚀铝合金的研制及发展相关防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剥蚀常萌生于铝合金内部,常规的表征手段在分析材料内部的腐蚀过程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近年来,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SR-CT)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技术能够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