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出现的道德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根本,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重建道德,进而在思想意识上形成社会共识,为其他社会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保证。传统中国有五千年的道德建设历史,具有高超的道德建设智慧,今天的农村道德建设应当加以借鉴。本文以社会管理为视角讨论农村道德建设问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农村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当今农村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频发;二是部分地区黄赌毒现象严重,且有蔓延趋势;三是农村黑恶势力横行,部分地方政权组织灰黑化;四是邪教和非法宗教组织有发展趋势;五是宗教信仰外来化,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发展较快,农民信教人数激增,已经成为不可忽视力量;五是不孝不悌愈来愈多,养老问题严重,家庭不合现象增多。农村道德失范的成因是:过分逐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缺失;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乡村社会中信仰缺失。其中,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缺失是农村道德失范主要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根本以及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社会管理的根本在于形塑社会道德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文化背景。社会管理表面上是制度、理念、形式、方法问题,而深层次的支撑是文化意识。统一的道德观和道德规范,奠定了人们思想上的基本文化意识,决定了人们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统一文化意识上,人们才能实现心与心“对话”,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才能对社会管理理念、方法、制度有理解上的统一认知。要想让国家的一系列关于社会管理的制度能够行之有效,就必须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制度和价值观道德观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制度是价值观道德观的表现形式,价值观道德观是制度的内在核心。因此,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首要在农村道德建设。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传统中国农村进行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和现实启示。传统中国主要通过家规家训、乡规民约、学校教育进行道德建设。家规家训是将儒家的道德要求融入到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中,通过对这些行为规范的严格执行来对人进行道德规范。传统中国的乡规民约将教化、救助、治安等目的综合在一起共同发挥道德教化和社会管理的作用,融管理与教化于一体,体现了管理的大智慧。传统中国的学校教育包括童蒙教育和书院教育,童蒙教育通过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日常应对行为规范,逐渐养成讲道德生活习惯。书院教育把中华民族尊敬老人、尊重师长、节省尚俭、互助友爱等传统美德融和、凝结于一体,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之中,使学子在日常举手投足间不自觉的提升了个人品德素质。传统中国农村进行道德建设的现实启示包括: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在农村道德建设当中的作用;要重视乡规民约的建设;要注重道德理念和道德要求的生活化表达。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在农村进行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具体包括:以家规家训强化道德教育,在家庭通过生活化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进行道德建设。在农村大规模制定乡规民约。以乡规民约调整农村各种生活关系,重建农村道德。加大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当中的比重,特别是排除教育功利思想,真正做到以德立人、以德树人,其中应当借鉴童蒙教育和书院教育做法。以普法教育筑牢道德底线。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将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联系在一起,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进而以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