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布鲁氏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针对布鲁氏菌感染患者普遍采用抗生素来治疗。由于一些用药策略的不合理现象导致布鲁氏菌对抗菌素的耐药率越来越高。怎样降低布鲁氏菌对药物的耐药率,延长药物使用寿命,及时治愈急性期病人,防止转为慢性病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有人提出了防耐药突变浓度MPC(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假说与突变选择窗MSW(Mutation selection window)理论,为控制感染、降低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富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测定利福霉素与头孢菌素等4种药物对布鲁氏菌S2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和MPC,并结合PCR、DNA测序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耐药突变株的相关目的基因,从而阐明耐药菌株的突变特征。这将为遏制布鲁氏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优化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试验中通过肉汤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了4种抗生素类药物(利福平、利福布丁、头孢地尼、头孢吡肟)对布鲁氏菌S2株的MIC和MPC。测定结果显示同类药物中利福平和利福布丁对布鲁氏菌S2株的MSW范围分别为4~460μg/mL和0.703~512μg/mL,SI分别是115和728。而头孢地尼对布鲁氏菌S2株的MSW范围为0.2361~0.5764, SI是2.44;头孢吡肟的MIC、 MBC值分别为0.0083μg/mL、0.2951μg/mL。通过对比SI值来看,头孢地尼<利福平<利福布丁。比较不同药物的菌落恢复生长比率曲线可看出头孢地尼的平台区最短,而利福平和利福布丁的平台区比较长;同类药物的比较中利福布丁的平台区要比利福平长,而头孢吡肟的实验中没有观察到任何恢复生长的菌落,因此无法绘制出生长比率曲线。就此得出结论:三四代头孢与利福霉素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抑制布鲁氏菌的同时防止其耐药的出现。研究中选取了不同药物浓度下生长的菌落并提取DNA后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利福平与利福布丁筛选出的突变株中均存在H536Y、S532L、H536R、R539H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另外在利福平耐药株中还发现存在Q523L突变体;利福布丁耐药株中还存在521~523LSQ(1561~1569位碱基)缺失、Q523K、S541L位点的突变,低浓度下还有极少数菌株被检出rpoB基因没有突变。最后从rpoB的突变特征推测H536Y突变体可能是导致利福霉素耐药的稳定突变体。在头孢菌素耐药株的检测中发现penA基因突变的发生集中在第385~560位氨基酸序列范围内。其中以N477S、S484L、A559D位点突变最为常见,其次还发现F519I、L387F、A559T、G485V、T499S位点突变。随着浓度的增加最终突变体以G485V、T499S位点突变为主;在mrcA基因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中没有发现任何突变。这再一次证实了细菌对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或耐药是penA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观点。上述研究依次表明药物的结构与浓度可以影响细菌突变体的选择,在其选择压力下一些稳定突变体的出现具有更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