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银行的信贷量也同样飞速增长。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成为一个重要的飞跃时间点,在国家“四万亿”的政策推动下,从该年的十月份开始,银行机构的信贷量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融资需求,银行的业务发展也需要紧随着步伐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银行授信是银行信用贷款的一种模式,它是指商业银行给予某一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贷款额度限制。这样的融资模式,对于银行来说,可以减少多次贷款多次审核审批的流程,减少人力成本,并且便于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银行授信更是一种灵活有利的融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行调节贷款金额,并且融资时间短,过程简便,这也就减少了一次性贷款带来的资金闲置的可能性,并且不需要相应的抵押资产,这也就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银行授信越来越成为了银行和企业偏爱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以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存在,我国的企业发展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不利情况: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想要获得银行授信这一稀缺资源的难度较大,但是它们可能拥有很多的优质投资机会,由于资金的限制不得不放弃,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投资效率低下;二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等资源型企业资金充裕,但是由于公司治理和政府干预等原因,这些企业的投资行为可能并不能做到高效和理性,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同样投资效率低下。那么银行授信的授予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到底是会缓解投资不足还是造成企业的过度投资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银行授信和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FHP模型为基础,从企业融资约束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银行授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最后发现,银行授信的获得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途径,让企业拥有充裕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从而可以把握住自身拥有的优质投资机会进行投资行为,缓解投资不足,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而在缓解过度投资行为方面,授信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然后,本文作者再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治理质量和企业受到的政府干预三个因素在银行授信和企业投资效率相关性当中起到的影响作用,最后发现:第一,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的企业,在获得授信时投资效率提升越明显,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让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现状,在企业获得授信缓解融资约束时,可以有效地做出相应的投资行为,缓解投资不足。第二,公司治理质量越好的企业,在获得授信时投资效率的提升也会更加明显,这个影响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获得授信缓解融资约束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制度可以降低委托代理问题,让企业管理者以企业利益为第一出发点进行理性投资,缓解投资不足,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第三,在政府干预较弱的企业当中,授信的获得同样会让企业投资效率提升更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干预较弱的企业更加市场化,企业所承担的政治目的更小,做出的每一个投资决策都是以企业利益为先,并且这类企业融资约束一般更大,在获得授信时,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金进行投资,缓解投资不足,从而达到提升投资效率的目的,相反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的企业一般融资渠道丰富,融资约束较小,并且它们承担了更多的政治目的,获得授信对他们的投资行为影响并不明显,不能起到提升投资效率的作用。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之前学者们对于银行授信的研究大多着重于银行自身对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授信前对授信对象的管理,本文主要关注银行对授信对象的选择,关注对何种企业进行授信可以让资金效用达到最大,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第二,在企业投资效率方面,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上很少关注银行授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大多数学者研究的都是企业自身特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例如股权结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公司治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等等,而本文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关注银行授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且兼顾考虑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质量等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本文研究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对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质量、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例如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是运用了DD模型,用应计盈余质量来衡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而对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则并没有体现到,这就导致了可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具有片面性。对公司治理质量和政府干预程度也只是运用了其中的一些方面来代表,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第二,对于研究样本的选择,本文只选取了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所以研究对象也只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的情况。第三,对企业自身因素考虑的不足,本文只从会计信息质量、治理质量和政府干预程度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了资质划分,本文作者认为,在授信影响投资效率的这一过程中应该还存在着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并没能够进行最全面的考虑。本文整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所运用到的方法。然后总结了文章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归纳了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企业治理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政府干预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银行授信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五个方面的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本文需要运用到的一些理论基础,并且分析了已有理论当中存在的不足,为本文的改进创新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第三部分为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这一部分只要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把本文所需要运用到的FHP模型、KZ模型、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等等理论基础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提出了本文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本文作者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设计,本文运用Bushman et al(2007)等外文文献运用的研究模型来计算企业投资效率,并且为了避免授信和投资效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选择性偏差,在Bushman et al(2007)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运用了HECKMAN模型,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对文章结果带来的影响。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本文收集了2010-2014年期间五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并且做了以下几项处理:(1)剔除金融类企业,(2)剔除公司净资产为负的公司,(3)剔除掉ST、PT等特殊处理的公司,最终得到了6306个研究样本。运用之前设计好的研究模型对这些研究样本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第六部分为结论及建议部分,总结了文章的实证结果,得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且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银行、企业以及监管部门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