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枝花兰山铁矿属于典型的人工开挖露天矿,经过近50年的开采,兰山采场的发掘工作已经进入深凹露天开采阶段,开采深度逐年激增。目前,兰山采场已经形成边坡高415m,地面高程约1180m,最终将形成550米的工程开挖高边坡,然而其服务期限还有50年之多。兰山采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边坡稳定性问题直接影响其日后开采经济效益乃至区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文章结合攀枝花兰山铁矿南段高边坡的实际工程情况,首先对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结合高密度电法地球物理勘探,查明了场区范围内存在对坡脚开挖稳定性构成不利因素的断层破碎带Fx,角闪石片岩软弱夹层ω6。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为精确的统计出场区内的节理裂隙产状及发育规律,最后,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查明了影响坡体稳定性各项因素,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条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3DEC数值模拟法评价了坡体的整体稳定性,采用UDEC数值模拟法对南段坡体一典型剖面在不同阶段开挖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影响兰山铁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各子项影响因素的稳定性评价等级标准。结合工作成果,依据兰山铁矿南段高边坡的现实条件,对个单项影响因素进行客观隶属度评判。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自然状况下,兰山铁矿南段高边坡稳定性的各等级隶属度为(0.240.250.210.190.11),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等级为Ⅱ级,即较稳定状态。在极端降雨工况下的各等级隶属度为(0.190.250.240.210.11),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等级为Ⅱ级,同样为较稳定状态。3DEC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边坡最水平大位移为2.4mm,表明坡体处于较稳定状态,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UDEC模拟结果显示,开挖促使坡脚岩体产生应力集中,沿顺坡向向外产生位移,形成了坡脚处的连续塑性区域,随开挖不断加深,塑性区变大,位移逐渐变大,开挖至1290m时,由于坡脚处的卸荷作用,水平向位移集中在开挖台阶处,且主要分布于下部浅表层,最大水平位移为2cm,最大竖向位移为0.3cm。开挖至1270m时,最大水平位移量值为2.4cm,最大竖向位移量值为0.6cm。开挖至1250m时,水平位移达4cm,竖向位移达1.2cm,位移监测曲线显示坡体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以上变形均为正常形变,边坡并没有发生整体失稳破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位移量值较大应引起充分重视,应采取如支护、锚索加固等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