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洛芬(Ibuprofen,IBU)是一类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临床上应用于轻到中度的偏头痛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各类关节和肌肉病变,同时也应用于躯体疼痛、手术及外伤后的镇痛。但是,由于布洛芬水溶性差,而且口服时会引起溃疡、出血等胃肠道反应,导致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通过高压均质乳化溶剂挥发法与冷冻干燥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布洛芬纳米粉,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布洛芬浓度、匀浆速度、匀浆时间、均质次数、均质压力和冻干保护剂对布洛芬纳米粒粒径的影响,并得到最优条件如下:选定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10),其浓度为5 mg/ml,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30:1,布洛芬的浓度为200 mg/ml,匀浆转速为6000 r/min,匀浆时间为5 min,均质次数为7次,均质压力为350 bar,选定的冻干保护剂为甘露醇,冻干保护剂添加量为布洛芬的3倍。采用最优工艺条件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51.5 nm的布洛芬混悬液,并用冻干法制备成平均粒径为216.9 nm的布洛芬纳米粉。通过扫描电镜检测(SEM)、红外光谱检测(FTIR)、高效液相色谱检测(HPLC)、液相-质谱检测(LC-MS)、X射线衍射检测(XRD)、示差扫描量热法检测(DSC)、热重分析(TG)、饱和溶解度和溶出度检测的结果表明:制备后的布洛芬纳米粉呈疏松的多孔状,粒径约为200 nm;纳米粉中的布洛芬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而结晶度降低了,由结晶态变为了无定形态,这使其在饱和溶解度和溶出度检测中优于原粉,分别是原粉的80.3倍和1.82倍。通过气相色谱检测(GC)检测表明制备出的布洛芬纳米粉中的乙醇和氯仿的残留量分别为170 ppm和9.6 ppm,低于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要求的5000 ppm和60 ppm,是安全的产品。通过离体透皮实验和透皮生物利用度实验对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的透皮效果进行了考查分析。在离体透皮实验中,布洛芬纳米凝胶的累计透过量从1Omin开始就高于布洛芬原粉以及布洛芬原药与辅料的物理混合物,至8 h时,布洛芬纳米粉、布洛芬原药和布洛芬物理混合物的透过率分别为74.73 μg/(h·cm2),35.97 μg/(h·cm2)和31.91μg/(h·cm2)。在布洛芬透皮制剂生物利用度实验中,布洛芬纳米透皮制剂在给药后10 min即达到了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5 h,药峰浓度为16.416μg/ml,生物利用度为33.597 mg/L*h;布洛芬原粉口服的达峰时间为1 h,药峰浓度为6.707μg/ml,生物利用度为15.747 mg/L*h;布洛芬原粉透皮凝胶的达峰时间为1 h,药峰浓度为3.396μg/ml,生物利用度为14.626 mg/L*h。这应当是因为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具有持续给药的特点从而可以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并且布洛芬纳米透皮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对于原粉口服和透皮制剂具有较大提高,分别为2.30倍和2.13倍通过发热动物降温实验对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的解热效果进行了考查分析。在给药量为20 mg/kg时,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在给药后半小时平均体温降低1.05℃,优于布洛芬原药口服组的0.67℃。在给药量为50 mg/kg时,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在给药后半小时平均体温降低0.92℃,原药口服组为1.07℃。在给药量为100 mg/kg时,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在给药后半小时平均体温降低0.74℃,原药组为1.11℃,但是布洛芬纳米透皮凝胶在给药后7小时平均体温降低1.8℃,要优于布洛芬口服组的1.67℃。布洛芬纳米透皮制剂降温速度快并且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在低剂量组中的表现优于口服组。综上所述,采用高压均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布洛芬纳米粉为疏松的多孔结构,粒径分布均匀。理化表征检测结果表明,布洛芬纳米粉晶型改变,结晶度降低,而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了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布洛芬纳米粉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透皮生物度与原粉口服和透皮相比具有较大提高,因此在儿童透皮新制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