穇属形态性状演化与穇子基因组起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av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本科虎尾草亚科穇属(EleusineGaertn.)有6个二倍体物种和3个四倍体物种(除了细胞学上未知的半育穇Eleusinesemisterilis仅存模式标本记录),主要分布在热带东非和美洲。四倍体穇子(E.coracana)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第三大谷类作物,但它的基因组起源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穇属是一个相对年轻、成种活跃的类群,具有高度的形态多样性,然而形态性状演化的研究落后于多倍体起源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低拷贝(Low-copynucleargene,LCN)Waxy基因系统发育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穇子基因组起源,结合叶绿体基因系统发育树追溯形态性状的演化,评估形态性状的分类学价值,主要结果如下:   1.基于Waxy基因分析穇属系统发育关系。扩增穇属9种及近缘属4种计14个样品低拷贝核基因Waxy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贝叶斯推论方法重建穇属系统发育关系。三种方法构建的系统树结构一致,进化支W-A包括三个四倍体种A型Waxy序列和二倍体种牛筋草和三穗穇,进化支W-B1包括四倍体进化支非洲穇-穇子的B型Waxy序列,进化支W-B2包括凯芝济穇B型Waxy序列和二倍体进化支中间型穇-杰氏穇-绒絮穇。本研究支持两个进化支(非洲穇-穇子和凯芝济穇)独立起源,牛筋草和三穗穇是母系起源,两个进化支各自的父系起源未知。   2.GISH鉴定穇子基因组起源。单色GISH的研究结果发现牛筋草和三穗穇基因组重复序列分布在穇子有丝分裂中期18条染色体上,三穗穇探针的杂交信号强度弱于牛筋草探针的杂交信号。双色GISH的研究结果发现两对探针,牛筋草-绒絮穇和牛筋草-杰氏穇,在穇子中期染色体上均有杂交信号,牛筋草和绒絮穇分别分布在穇子18条染色体上,而牛筋草和杰氏穇在穇子中期染色体上杂交信号无明显界限,杰氏穇探针的杂交信号强度明显强于牛筋草探针的杂交信号,暗示在基因组重复序列水平,牛筋草与杰氏穇基因组同源性高于牛筋草与绒絮穇。因此推测牛筋草和三穗穇分别是穇子一级母系亲本和二级母系亲本,绒絮穇是穇子的父系亲本。   3.追溯穇属形态性状的演化。基于穇属6个叶绿体基因(ndhAintron、ndhF、rps16-trnK、rps16intron、rps3、rpl32-trnL)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WinClada软件评估形态性状的同源性。发现秆基、小穗镶嵌方式、第一颖长度、内稃脉数和染色体倍性是同源近裔共性性状,7个同塑近裔共性性状可能与穇属频繁的种间杂交有关。
其他文献
工业过程层析成像(PT)是以工业过程现场实时监控为目的研究课题,从1980年由英国科研人员借助医学CT成像机理提出以电容传感器作为数据测量与采集装置、实现被测管道截面成像以
多能干细胞有自我更新与分化的能力,多能性获得与失去的过程中伴随着代谢方式的变化。除了提供能量的支持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能量代谢的可塑性是细胞命运决定的先决条件。然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对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原发性高血压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发展使得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类不宜到达的环境中部署传感器节点,实现对环境的监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深远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理论分析了单模光纤(以SMF28光纤为例)的横向声学模和声波导布里渊散射,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研究了单模光纤中掺杂材料及浓度对去极化型声波导布里渊散射频移和散射效率的
本文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缘70种优势大样本物种种子及特有种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 Vas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种子特性(形态特征)、种子扩散(途径)、
在信息化的今天,伴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大数据、高速计算、智能物联网等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光纤做为承载光信息传播的理想介质,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便携式设备的普及,针对存储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正在以低功耗、高集成度和读写速度等作为目标而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漏电流和尺寸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