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中国在社会改革与变型中逐渐走向现代化,与之对应的当代文学书写也充满着各种现代意蕴。作家们不断的打破传统文学的写作规范,借鉴西方文学的艺术手法和写作风格,呈现出一定的先锋意识,也体现了对传统诗性写作的悖离。如果说古典文学作品重在通过对乌托邦社会的想象来最终传达作者的理想的话,那么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则重在通过理性的剖析去揭示人在金钱和权利的异化下丢失自我的社会现象。诗性叙事凭借着对理想精神家园的诗意描绘以及对诗歌显著特征的转嫁与消融,从而成为当代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这种诗性叙事不仅可以给空虚状态的我们以精神慰藉,还可以使我们的文学写作能够重新回归传统,从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在文化变异的当下,也在沈从文、萧红、孙犁、汪曾祺、迟子建、残雪等作家的一次次实践中,诗性叙事创作日益走向成熟,逐渐呈现出“蔚为大观”的趋势。孙方友作为诗性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不仅用中国身份重写中国经验,从古典诗词和传统小说中汲取营养,创造出了具有浓郁中国味道的诗性叙事小说,而且他也努力承担起去发现生命中美与自由的责任,在倾力建构的“陈州系列”中呈现出生命应有的理想状态,并激活着人们对这片自由浪漫的精神领地的向往。孙方友自觉的承载起文学净化人心灵的使命,体现了他对文化退化现象的凝思,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诗性精神的继承。本文将孙方友的“陈州系列”置于诗性叙事这一文学视角进行考察,通过着重分析孙方友诗性叙事的文学基础、文本层面、审美层面以及诗性文化反思,透视孙方友对过往美好人性和文化精粹的缅怀,以及他对诗性叙事技巧的探寻和运用。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诗性叙事界定、论文的研究综述及论题的意义与价值。正文部分选取了孙方友“陈州系列”中呈现出的诗性叙事特征来分析研究,主要从诗性叙事的成因、文本层面、审美层面以及文化反思这四个方面展开阐释和分析的。首先,整理了孙方友关于诗性书写的成因。通过梳理周口古老的文化、渊远的历史以及孙方友个人的诗性体验,得出孙方友能够采用诗性叙事这一视角的成因。其次,系统的分析了“陈州系列”中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和诗意的文化,分别从诗性人物、诗性品格、诗性伦理这三个方面去挖掘孙方友对想象民间的诗性记忆。再次,从诗性叙事技巧角度来展开分析,并从叙事策略、叙事逻辑和叙事范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性叙事的审美建构。最后,从文化反思角度重点考察诗性叙事在“陈州系列”的作用和意义,实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反思与拷问。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这种文化变异现象,揭示了孙方友对现代文明的理性审视以及探讨了他对当下文坛的启示意义。结语部分主要对本论文正文所陈述的观点进行总结概括。附录部分主要是笔者对孙方友的女儿——孙青瑜进行访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