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是双子叶蓼科(Polygonacece)荞麦属(Fagopyrum)中的一个重要栽培种。苦荞籽粒的营养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淀粉组成。苦荞淀粉含量在40%~80%之间,是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苦荞抗性淀粉含量较高,是高血压类人群食品的良好原材料之一。研究表明,淀粉含量的高低不仅受自身遗传控制,还与生态环境因素密不可分。为进一步探究苦荞淀粉含
【基金项目】
: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创新工程(YGC20201); 山西农业科学院应用基础研究项目(YGC2019FZ2);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JSX2021A029); 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SBGJXTZX-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是双子叶蓼科(Polygonacece)荞麦属(Fagopyrum)中的一个重要栽培种。苦荞籽粒的营养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淀粉组成。苦荞淀粉含量在40%~80%之间,是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苦荞抗性淀粉含量较高,是高血压类人群食品的良好原材料之一。研究表明,淀粉含量的高低不仅受自身遗传控制,还与生态环境因素密不可分。为进一步探究苦荞淀粉含量差异与生态环境因素的关系,本研究以281份苦荞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和2021年种植于山西省大同市、岢岚县、晋中市太谷区3个生态区,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苦荞籽粒进行淀粉含量检测。通过品种变异系数分析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不同生态区适应性较强的两个苦荞种质。并对苦荞淀粉理化指标性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近红外光谱构建苦荞淀粉含量检测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苦荞淀粉含量数据,得到建模样品集234份,化学测定总淀粉含量在296.97~760.71 mg/g之间。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构建苦荞总淀粉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以构建模型参数,初步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程度。经外部验证集的标准误差(SE)为5.037,性能偏差比(RPDcv)为4.862,决定系数(R~2)为0.98,进一步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可实现苦荞总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工作。2.不同生态区苦荞淀粉含量差异分析不同生态区苦荞淀粉含量不呈正态分布,变化范围在217.82 mg/g~888.00mg/g,变异系数为3%~40%,遗传方差为1140.838,遗传力是0.387(<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生态区与岢岚生态区的苦荞淀粉含量高于太谷生态区。结合土壤、气候因素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环境中的p 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Cu、Zn、Fe、Ca和Mg含量均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68~0.86之间。地表温度与少量的苦荞品种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4),而降雨量与苦荞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这些结果表明,苦荞淀粉含量与生态区的环境存在一定相关性。3.苦荞淀粉理化特性筛选出淀粉含量在各产区表现稳定的两个苦荞种质(Ft155和Ft184),并对其籽粒淀粉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苦荞淀粉颗粒小,粒径约10~12μm,呈多边形,XRD衍射分析构型为A型。Ft155的直链淀粉含量(35.81%)、水溶性(28.03%)、热特性、分子量及衍射强度均高于Ft184,表明该品种糊化程度相对较高,是低热量食品原料。Ft184的淀粉胶稠度(83.9 mm)、膨胀力(23.57 g/g)、体积分布、结晶度、分支度和淀粉糊链长等综合表现出较好的食味品质特性。可见,这两个苦荞品种不仅在山西省内具有较强的种植适应潜力,而且对淀粉加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来源。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可应用于苦荞淀粉含量的检测,其可信度高、稳定性强,为检测工作提供快捷、高效的方法。解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苦荞种质淀粉含量的差异性,发现Ft155和Ft184在不同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结合两个品种淀粉的理化指标分析,具有加工不同食品的良好品质,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微电网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挥效能的有效形式,对于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负荷多样性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源荷不确定性对微电网日前运行优化的鲁棒性与经济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多微网系统作为微电网并网运行的重要途径,调度决策需要综合考量微电网与配电网各自的利益诉求,这也为微电网日前运行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极限场景的分布鲁棒优化方法,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法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兴衰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转基因技术迅速获得优良性状提高育种效率对棉花生产至关重要,通过胚胎发生再生出植株是棉花遗传转化的关键。然而与其他一些作物相比,棉花更难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主要原因为棉花胚胎发生基因型依赖性强、周期长、胚胎发生率低和生根困难等,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的生产和棉花
本试验以高海拔地区大籽粒品种JQ505为母本和低海拔地区小籽粒品种JQ744为父本及其杂交后代群体共126份F2:3家系为试验材料。分别以朔州市平鲁县、忻州市岢岚县和晋中市太谷县三个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大田试验基地,采集性状数据。并利用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藜麦株高、主穗长度、穗幅、千粒重和籽粒直径共5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利用藜麦F2群体初
硒是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利用富硒作物来生产富硒食品,是一种潜在补硒方法。谷子在我国种植面积广,具有粮饲兼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是公认的富硒农作物。本研究采用水培的方法,首先筛选适宜谷子苗期生长的亚硒酸钠浓度,在此基础上,鉴定205份谷子种质资源苗期对亚硒酸钠的响应;筛选不同硒响应能力的谷子材料,探索在土壤基施亚硒酸钠的条件下,谷子的表型、生理反应以及籽粒硒积累的变化情况;进
优质脱毒种薯的应用是保证马铃薯产量、品质最有效的途径,脱毒试管苗繁育是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前提,其扩繁成本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效益有很大影响。提高试管苗生长速率、缩短生产周期,培育壮苗提高成苗率可降低马铃薯试管苗繁育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本研究以新品系紫薯15-1和粉薯15-2试管苗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和不同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在促进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培育壮苗
藜麦作为新兴的杂粮作物,由于其全面且均衡的营养特性以及适应性强、耐贫瘠的抗逆特性,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分离和鉴定藜麦抗逆基因,解析藜麦耐逆分子机理,进而培育抗逆、高产藜麦新品种是我国今后藜麦育种的重要方向。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家族(MSR)是植物氧化还原平衡的重要成员,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藜麦中还未见该家族的任何报道。本研究以藜麦MSR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鉴定并分
等离子体催化是一种新兴的工业脱碳电气化技术。等离子体催化甲烷干重整技术(Dry Reforming of Methane,简记为DRM)依靠等离子体和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取得了较高的化学转化效率,因而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催化剂表面对等离子体的影响预计将发挥主要作用,但它们仍未被探索。为了揭示等离子体辅助甲烷干重整中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效应机理,本文利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手段对此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