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国舞史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及文化流变的相对复杂性(南宋以后,传统古典舞已渐渐融入戏曲而失去独立品格),现时存在的“中国古典舞”,乃是今人对中国传统古典舞蹈的复兴与再造。它启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此,我们在“中国古典舞”前冠之以“当代”二字。 该舞种的形成(内涵与外延)基于三个层面:“继承了戏曲、武术等传统文化的精粹,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见正文第1页)这一界定揭示了“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本质属性及其所具有的多层次概念和动态化发展态势。此为本文所要遵循的理论前提。 追溯当代“中国古典舞”复兴与再造的过程,它肇始于新中国文艺事业建设初期对中国传统舞蹈训练课程之需求,并在追求教学体系化构建的长期探索中逐步形成的。经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目前它已初步构建成以基训、身韵、教学法、教学舞目及舞蹈创作为主体——各组成部分互动的——学科教学体系;拥有了一系列教学体系化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直接反映教学成果的尖端人才。在此期间许多亲历者、研究者都从不同方面对之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阐释,各家(学派)有争鸣,也不乏独到的见解。这些宝贵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与中国古典舞成果丰富的教学实践相比,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于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诸多代表人物(含流派)的见解及其丰硕成果,以及发展中的经验得失,至今尚无系统梳理及全面整合性的论述。本文拟承担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上,希望具有填补空白的开拓意义。 本文的论述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遵循导师倡导的“以事述人”与“以人传舞”两者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舞史观,对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形成与构建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研究。注重文献收集,更注重口述历史的实证考察,对于不同阶段对学科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含各流派)进行系列采访,从理论高度予以客观评价,以期勾勒出当代“中国古典舞”由发轫之初一堂看似寻常实乃意义重大的“训练课”,直至今日其教学系统化构建初步完成的发展脉络,真实而鲜活地再现这段史实,从中归纳、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经验。 二、学习和运用了舞蹈生态学之形态分析中因子分解、特征提取、舞畴、舞畴序列等科学方法,对应中国古典舞业已形成的“元素“、”主支干教材“等,对其形态特征、运动规律以及审美特质进行了层次分明、可操作性的科学分析。以求进一步印证其神韵上拥有的比较鲜明的东方文化审美特征,提升该舞种风格属性和文化传承理念的自觉意识。力争对“纯文字化”舞蹈动作形态的经验性描述有所突破。 三、对目前尚在发展、探索中的这一新型学科的体系化建构——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空间,作出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虽然个人力量微薄、水平有限,但相信这将对学科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