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是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而农村金融问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点。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都将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却存在很大问题,农户贷款难、农村企业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破解“三农”发展的困境,突破农村金融供给瓶颈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其中一个研究视角就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本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自1983年以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为:从九十年代以来,影响农户人均收入的主要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就业结构的变换已经成为农户收入增长的主因,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因素仍然是影响农户人均收入的重要原因。而在这一时期,信贷投资在支持农民增收中效率低下,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考虑到我国农村区域之间差异很大,本文运用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在对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6-2005年的实际数据,根据Panel Data模型,对全国及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处于抑制状态,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抑制程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并没有明显地内生于农村经济之中,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性”特征,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金融制度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之中。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安排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的“二元性结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畸形发展;利率不能正常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支农资金良性循环机制;放松对利率的管制;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加快对正规金融改革的步伐;理顺政府与农村金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