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马特”是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体,以网络自拍照为主要传播载体,以浓妆、五颜六色长发、个性古怪服饰为特征符号,给大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文化现象。它自出现以来一直饱受非议,大众因“杀马特”群体的夸张装扮,对其进行几乎一边倒式的嘲讽和抨击,学者们认为“杀马特”群体是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的代表,是城乡二元格局之外尴尬的“第三元”,对它的研究总体偏重社会学视角,缺乏文化层面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杀马特”QQ群、贴吧、微博的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在探究“杀马特”现象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受众研究、符号学以及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对“杀马特”现象进行文化解读。本文主要运用观展/表演范式、符号学、青年亚文化等理论,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论探索,认为“杀马特”现象是社会发展和媒介革新影响下的产物,“杀马特”群体受媒介和商业因素的影响,通过他者镜像中的想象性表演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建构;“杀马特”现象风格符号体现出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符号的意义已不是“杀马特”群体考虑的重点,符号所体现出的个性化才是他们追求的核心;“杀马特”现象体现出颠覆与抵抗的亚文化特征,但仍不能摆脱主流文化对其进行的意识形态和商业化收编。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杀马特”现象的积极因素、负面影响及社会应对,认为大众应该理性地、辩证地认识“杀马特”现象,逐步改变“杀马特”群体被绝对化、妖魔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