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s)作为种子细胞来源,并以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支架材料作为载体,开展用于可注射性心肌组织工程修复心肌梗死的研究。本研究包括:1)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为可注射的组织工程化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行性;2)探讨体外纤维蛋白胶中三维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增殖和存活性,并进行纤维蛋白胶体内组织形容性研究和生物降解性能评价,为可注射的组织工程化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提供实验依据;3)以可注射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携带大鼠脂肪干细胞心梗部位移植,对其心梗损伤修复能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1)本课题第一部分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CD90、CD29、CD34及CD45的表达及检测细胞周期;绘制ADSCs的生长曲线;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特异性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及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2)本课题第二部分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进行配比,摸索最佳的浓度与胶凝固时间;体外将ADSCs与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胶共培养,摸索最适宜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LIVE/DEAD荧光双染色检测ADSCs在纤维蛋白胶中的增殖和存活性;随机选取SD大鼠8只,将纤维蛋白胶注射于大鼠心尖部,不同时间点取材,通过组织学染色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及体内生物降解性。3)课题第三部分以可注射性纤维蛋白胶为载体,脂肪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可注射性工程化心肌并进行大鼠心梗部位移植。90只SD大鼠建立心梗模型,存活动物随机分为4组:单纯注射PBS组(10只)、单纯注射Fibrin组(10只)、单纯注射ADSCs组(18只)、注射Fibrin+ADSCs组(18只)。模型建立后1周,于梗死边缘区移植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100uL 5×106个ADSCs、单纯的纤维蛋白胶和PBS。Fibrin+ADSCs组用纤维蛋白胶加ADSCs注射。术后24小时,ADSCs组和Fibrin+ADSCs组各有8只动物处死取材,观察移植细胞24h滞留率;余下所有各组动物则在术后4w,应用血流动力学方法和心脏超声方法检查心功能,随后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做冰冻切片,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室壁厚度、用DAPI、肌节辅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双染法确定4周细胞的存活,免疫荧光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八因子相关抗原(vWAg)、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抗体;八因子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1)结果表明大鼠ADSCs表型特征为CD90、CD29阳性,CD34、CD45阴性;ADSCs能连续传代达15代以上,且在第7代仍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各代次的ADSCs约80%左右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ADSCs体外具有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但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差。2)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0mg/ml及凝血酶浓度为50iu/mL时成胶时间适宜,细胞生长状态好;MTT结果显示,纤维蛋白胶上的ADSCs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LIVE/DEAD荧光双染色显示ADSCs在纤维蛋白胶中生长良好,24h和72h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死亡率小于7%;体内生物学评价结果说明纤维蛋白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3)移植后24h,纤维蛋白胶联合ADSCs移植显著提高了移植细胞在注射区域的滞留率(P<0.01),移植后4周,Fibrin+ADSCs组心肌梗死区的存活细胞数量多于单纯细胞移植组(P<0.01)。Fibrin+ADSCs组心脏超声的各个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显示的LVSP,+dp/dtmax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Fibrin+ADSCs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ADSCs组和Fibrin组(均P<0.01),室壁厚度大于ADSCs组和Fibrin组(均P<0.01);Fibrin+ADSCs组胶原纤维的面积较其他组明显减少;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大鼠心脏4周后,可以分化为cTnT阳性细胞、vWAg阳性细胞及SMA阳性细胞。Fibrin+ADSCs组梗死区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ADSCs组、Fibrin组和对照组(均P<0.01)。结论:1)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易于分离培养、扩增迅速、增殖能力强,具有向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第7代之前的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2)大鼠脂肪干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增殖和存活良好,纤维蛋白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是心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较为理想的载体材料;3)以可注射纤维蛋白胶为载体携带脂肪干细胞心梗移植验证了纤维蛋白胶作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心肌载体的可行性。这种基于可注射性支架材料的心肌组织工程研究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