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采用宏观构造背景与微观特征分析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演化相结合的方法,以构造建模、层序划分、沉积充填演化为基础,研究断层活动性及其控沉积作用、层序控砂模式、储盖配置形成,研究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耦合关系及其对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古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受祁连地块、羌塘地块NE-SW向挤压以及阿尔金山左旋走滑的影响,柴北缘中部逆冲推覆构造带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底型主要受控于盆缘南祁连断裂、盆内赛南断裂-绿南断裂以及马仙断裂共同控制的菱形构造格局,形成了NW-SE向两个断阶坡折带,马仙断裂上下盘形成NE-SW向断阶坡折带。马仙断裂、赛南断裂自晚中生代以来持续活动,并逐渐增强,控制断层上下盘地层沉积充填与剥蚀,厚度差异较大;绿梁低凸起古-始新世—中新世不控制沉积,绿南断层上新世以来开始活动并且强度较大,上盘前中生代地层出露地表,下盘褶皱变形形成马海-大红沟背斜带。菱形构造格局控制来自嗷唠河-路乐河、鱼卡、红山-大红沟三大物源沉积体系汇聚于马北凸起周缘;喜山晚期盆缘、盆内断裂强烈冲断,造成沉积间断或强烈剥蚀。古近纪以来,柴达木盆地长时间处于干旱沉积环境,经历了整体水进-整体水退、多期震荡的沉积演化过程。受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及不同水系物源供给能力的影响,体系域发育较完整,形成了低位域、水进域局部遭受侵蚀、高位域局部遭受剥蚀的“三元型”3种层序类型;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等4种沉积相类型,形成了早期冲积扇-辫状河、中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到晚期冲积扇-辫状河3种沉积充填序列。古近纪“多旋回正序叠加”水进退积型体系域组合形成湖侵域良好的储盖组合,先超覆后披覆于马北-绿梁低凸起可形成大型地层、构造圈闭,断阶坡折带可形成大型岩性圈闭。构造-沉积耦合控制了体系域组合的横向差异,体系域组合控制了沉积体规模与储盖配置。持续沉降型尕西凹陷巨厚的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促使侏罗系湖相油页岩、湖沼相暗色泥岩持续生烃;而构造正反转型鱼卡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殆尽,侏罗系晚期生烃停滞。马北-绿梁古凸起紧邻尕西凹陷,源-圈配置优越,是主要油气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