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乃是抗战前国内三次重要的政治事件。《申报》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立场较为公正,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之一。借助事变期间的新闻报道,管窥当时的国民心态,并将国内政局置于日本入侵这一宏阔复杂的历史场景中,并以此考察抗战前南京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既有较为重大的学术价值,又有助于理解当下的民族主义话语。
论文以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社会舆论为切入点,先对舆论动向进行历史性的考察,揭示国人对三次事变的真实态度,再条分缕析日本侵略与国人心态之间的关联。包括《申报》在内的报刊舆论显示,福建事变发生后,国人大多秉持反对态度,呼吁南京政府迅速戡平。民众虽然同情两广的抗日口号,但并不认同两广发动事变,支持者基本阙如。西安事变爆发后,国人大多严厉谴责张、杨,呼吁和平解决事变,鲜见支持事变者。
由于南京当局的新闻管制政策,包括《申报》在内的部分媒介基于自身利益与所处环境的理性考量,对有关事变的报道或许并不能完全做到超然中立,但仅从当时《申报》等舆论倾向来看,面对日本这一咄咄逼人、侵略日亟的“他者”,国人已经普遍将满足自身民族主义诉求的希望寄托于南京政权。历史的吊诡是: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均揭橥“抗日救亡”,本已占据民族主义时代民众动员的制高点,但恰恰正是因为背离了“抗日救亡”这一时代主题,与“统一御侮”的国民心态相悖,从而缺乏民意支持。
日本因素在中国民族国家缓慢生成与艰难建构的历史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入侵既给南京政权带来严峻挑战,亦为南京政权运用民族主义整合国内资源提供契机。“统一”方能“御侮”,此一主流价值在抗战前三次事变的社会舆论中得到充分展现。无论三次事变本身性质有何异同,亦无论事变发动者揭橥何种旗帜,更无论他们所持“主义”是否可以最终挽救中国危亡,当时往往被社会舆论疑为出于个人或党派之私,既无法获得民众普遍支持,亦难以在短期内消解南京政权的政治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