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中国美学领域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能体现中国人独特思维方式的一个范畴。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诗文大家,他诗文中的意象显示出了鲜明而丰富的美学特征。由于人们对鲍照诗文的美学价值认识不足,故其艺术美学价值将成为一个颇具有探索意义的论题。笔者采用了意象研究的方法,从意象这个角度,对其诗文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了他意象蕴含的丰富美学特质。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意象的美学特征和鲍照诗文的意象类型。首先,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重要概念,具有很鲜明的特征:一、形象可感性;二、自我表现性;三、模糊多义性;四、递相沿袭性。这为分析鲍照诗文意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鲍照诗歌的典型意象做比较完备的统计,分析鲍照的意象类型: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生命意象。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分析鲍照诗文意象的美学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深沉繁丽的意象表征系统。鲍照在表现情感时,追求一种意象感性声色的动人和相对独立的语言词藻之美,这是对意象感性特征的肯定与确认。二是郁怒激昂的意象内在气质和外在气势。鲍照诗文内外意结合,其内在的“壮”与“悲”表现于丰富多彩的意象,形成奇崛诡异之美。鲍照对意象的构结也独具特色,适度的反理性、非常规的陌生化手法使意象充满活力。三是以意象为纽结、充满动感的巨大艺术张力。鲍照意象外在形象鲜活生动,具独特审美价值,又蕴含着超出这种直观形象之外的象征意义。鲍照意象的丰富性和政治压抑造成的表达方式的含蓄性让鲍诗充满张力,具有广阔的意义生发空间。四是立足于自我觉醒的意象悲美品格。鲍照文中意象表现出来的悲美源于他知与行、进与退的矛盾。表现在意象选择上是“物感式”的审美对象,表现在精神上是粗犷、雄浑的特征和日益深化的孤独意识,而正是这两者使鲍照具有了建安风力遗韵。第三部分:鲍照诗文意象形成的原因。一、熔铸了固定美学内涵的审美意象经过历史性沉淀转变成为审美原型,鲍照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传统悲美意象的选取密不可分。二、精神、思想对美学的作用不是直接反映,而是社会的综合作用长期影响,鲍照诗文的美学风格和时代以及他个人遭遇关系密切。首先,魏晋时期以气为主,标举生命意识和以悲为美的心理定势对鲍照影响巨大,他意象的沉郁激昂是一种时代的因袭。其次,鲍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裂变的时代,动荡的现实给他提供了多样的审美对象,同时,仕途的失意又让他用了冷傲、奇崛的笔法描写对象,表现出生动繁富的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