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Kar. et Kir.)Regel)和粗柄独尾草(E. inderiensis(M. Bieb.)Regel)系百合科(Liliaceae)独尾草属植物,是典型的沙生类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海拔400-500m的新疆北部沙漠地区。本文对独尾草属植物的研究工作,糖类和蒽醌类物质的研究近况做了简要综述,并对异翅独尾草(E. anisopterus)和粗柄独尾草(E. inderiensis)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孕花期、盛花期、果期各器官中糖类(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总酚、蒽醌衍生类物质(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消长规律进行研究,提取并检测花及种子中的挥发油成分。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还原糖的含量测定采用DNS法,依照Nurmi等1996年提出的改良Fulin-Ciocaltell法测定其中总酚含量,蒽醌类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挥发油成分的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其成分鉴定采取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果如下:1.两种独尾草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在盛花期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盛花期后含量开始下降。2.两种独尾草根中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呈明显下降,继而持续上升至孕花期,值到盛花期又有所下降,到果期又有所回升。3.两种独尾草叶中总酚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盛花期降到最低(17.46 mg/g和19.42 mg/g),且叶各部位总酚含量都为叶上部位>叶中部位>叶下部位。两种独尾草孕花期叶中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器官。4.两种独尾草根中总酚含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但总酚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盛花期分别为(9.16 mg/g和10.54 mg/g)。5.两种独尾草叶中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蒽醌的含量;4种蒽醌类物质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孕花期含量较高,盛花期最低;且在孕花期,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叶上部位>叶中和叶下部位的空间差异性。6.两种独尾草根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蒽醌的含量,且最低值都出现在盛花期分别为16.35mg/g和9.51mg/g。根中两种独尾草大黄酸含量都在0.15 mg/g-0.5 mg/g之间;大黄素、大黄酸含量异翅独尾草含量明显高于粗柄独尾草(p<0.05);且根中大黄酸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盛花期,分别为0.215 mg/g和0.0799 mg/g。7.两种独尾草花和种子中含有较高的月桂酸(0.11%—1.21%)、亚油酸(5.7%),这类成分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活性,为两种独尾草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景。结论:两种类短命植物的糖类、总酚、蒽醌类物质的积累规律是其对沙漠特殊环境生态适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