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田还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以鄱阳湖区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1986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涉及到自然与人文领域的诸多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也是我国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土地利用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各部门(农业和非农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充分体现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与利用状况及各类用地比例关系,对其进行研究,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实施动态监管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在野外实地考察和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相关数据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和方法,以退田还湖的典型区域一一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未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分析。利用1995、2000和2005年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解译数据对鄱阳湖区在不同的时期(1995~2000年和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主要应用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以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对两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2)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在分析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因素等方面入手,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的驱动力分析,鄱阳湖水位的变化、退田还湖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3)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预测。应用马尔可夫预测法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未来变化进行预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作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水域、草地将呈现下降趋势,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将呈现增长趋势。
其他文献
1月25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在安徽合肥联合召开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研讨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石燕泉表示,今后双方将互相配合、共同联
GIS是地理信息进行快速获取、管理、操作和显示的有效工具,其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洪涝灾害救助示范系统正是这样一款基于GIS平台的信息系统。本文研究的符号库系统是洪水减灾系
建立连续一致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是陆地表面特征长期监测的基础和前提。AVHRR NDVI、MODIS NDVI和SPOT NDVI作为时间记录最长和时空分辨率较高数据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植被动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生产要素越区域大调整,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城市要获得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多变的环境进行长远的、不断的权变谋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各地政府都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植.旅游地的开发、经营成为各地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旅游地评价是旅游地开发的前提和重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