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表面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组装单分子膜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机超薄膜,因其具有更高的分子有序性和取向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光学、生物、机械和电子等领域。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构稳定,堆积紧密,具有防止腐蚀、减小摩擦及降低磨损等作用。本文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以金属铜和锌为基底,制备了均匀、致密的硅烷和脂肪酸有机薄膜,系统探讨了金属铜和锌表面预处理技术对有机薄膜结构、润湿性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期得到改善铜和锌基材摩擦学特性的有机薄膜。研究发现:(1)脂肪酸在锌表面上构筑的有机薄膜可明显降低锌基材表面的摩擦系数,对基材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首次发现锌表面经由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处理后,再在表面构筑硬脂酸有机薄膜,其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55o,呈现出的优良的减摩和耐磨特性。(2)在纯铜片上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沉积了硬脂酸、油酸、月桂酸有机薄膜;硬脂酸薄膜的抗磨减摩性能最佳。(3)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铜片及NaOH处理后的铜片的基底上气相沉积了硅烷单分子膜,两者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能;在载荷0.2N的低载荷下,纯铜片基底的硅烷单分子膜的耐磨寿命达到390s左右,能很好的保护基底,但NaOH处理后的铜基底及其表面的单分子膜均不能起到减摩的作用。金属铜、锌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易受腐蚀及其过高的摩擦系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锌基底构筑有机硅烷和脂肪酸有机薄膜,并对薄膜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找到了一种能有效改善锌基底的有机薄膜,实验结果对铜、锌的应用拓展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及其在水口山矿务局康家湾铅锌金矿的应用开展了如下研究:  (1)收集了19例水下采矿实例,采用FLAC对各例进行了数值模
  本文以北京站为例,以线性规划中的指派模型为基础,构建优化模型对其始发、终到旅客列车车底的运用进行优化,得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
崩落法放矿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我国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组成部分,当前的放矿计算机仿真软件保持80年代的水平,普遍存在程序适用性差、功能低、操作和显示不方便等问题
油封是用来封油的机械元件,它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部件隔离,防止润滑油渗漏。本课题中的油封是铁质材料的,经过冲床多次冲压而成(上料—拉伸—反拉—冲孔四道冲
随着陆上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减少,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移向蕴藏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海洋,海洋的石油存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开采海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其运输主要依
综采放顶煤回采巷道,由于它为全煤巷道且所受应力复杂,如巷道掘进中的围岩应力、以及先后两个工作面的采动应力,所以对该巷道稳定性的研究就显得极其有意义。本文对回采巷道稳定
本文主要研究传统露天煤矿以平、剖面为基础的生产地质模型的更新问题, 采用二次丌发的方法,通过矿图数字化,使用地质写实信息来实现平、剖面的相互更新,在此基础上,丌发了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低活性炉渣胶凝材料的开发应用,主要目的是将炼铅炉渣变废为宝,开发为胶凝材料应用于矿山膏体充填,降低充填成本。炼铅炉渣是低活性炉渣材料,在一定的细度和外界的激发环境下才能最大的限度的激发炉渣的潜在活性。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含不同激发剂类型的炉渣胶凝材料与全尾砂配制试块的膏体充填料室内实验,优选炉渣胶凝材料。主要研究内容为:(1)炉渣胶凝材料方案初选。通过炉渣胶凝材料的净浆强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问题日渐凸现,因此未来应发展清洁煤技术,中远期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中国的化石能源资源有限,大量开采和消耗势必引起
混凝土和花岗岩是两种复杂的多相非均质材料。对混凝土以及花岗岩材料的力学性质及破坏过程的研究对于采矿工程、结构工程以及地下工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关混凝土和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