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天然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主要是指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如糖脂类、脂多糖、脂肽、脂蛋白以及中性类脂衍生物等。和常见的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它们除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等相同特性外,还具有无毒、可自然生物降解、生态安全等化学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特性及高表面活性和生理活性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综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其广泛应用领域,筛选出能够代谢廉价底物且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设计经济有效的产物分离纯化方法、通过优化培养条件等方法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产率和提取效率,是进一步推广生物表面活性剂走向市场,逐渐取代传统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关键。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及蓝色凝胶平板筛选,从炼油厂内长期石油污染土中分离出9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土著微生物。对其发酵液进行初步和精确性能验证后,挑选出一株性能稳定且表面张力良好的菌株,命名为S2。提取了菌株的DNA基因组,通过PCR扩增得到长约1.2Kb的16SrDNA片段,结合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与菌株同源性最近的菌株的分类地位及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并在核酸数据库GenBank上申请登录号:EU590647。进一步对菌株S2在发酵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提取和精确提取,将精提后的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最终确定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进一步测定了发酵过程中发酵液表面张力和菌体生长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菌株S2在12h内便可将发酵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从最初的65.9mN/m降低至36.8mN/m。并利用最终的纯化产物测定出铜绿假单胞菌S2所产鼠李糖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MC)为250mg/L。比较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几种常用的化学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2发酵液能维持菜油与水乳化液体积在83%左右且长达150h以上,其乳化性能优于化学表面活性剂。为保证后续试验及发酵过程中始终保持最适培养条件,以发酵液中生物量及鼠李糖含量作为试验指标,对菌株S2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碳源及氮源的影响试验,最终选定碳源为菜油,氮源为硝酸钠。以光密度(OD610)值和发酵液中的鼠李糖含量为主要指标,比较碳源、氮源、初始pH和发酵时间等4个因素对发酵液中鼠李糖产量的影响。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发酵培养的最优条件为:菜油25 g/L, NaNO3 15 g/L, KCl1.1 g/L, NaCl1.1 g/L, KH2PO43.4 g/L, K2HPO44.4 g/L MgSO40.5 g/L,酵母膏0.5 g/L,微量元素溶液5.0ml,培养基初始pH值7.5,发酵时间96h。在该培养条件下,生物表面活性剂最高产率可达到4.9g/L。
其他文献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极不均衡。水库等蓄水工程的建设,有效地调蓄了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实现以丰补枯、南北互济,保障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丰收,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了
伴随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也在逐渐向全自动柔性化方向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焊装线最主要的柔性设备,目前在汽车行业中已开始广泛应用。本文以某微型客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上升、解决国际问题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是否应当承担国际责任,如何界定国际责任的对象和内容,承担多大程度的国际责任才是适度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