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的土地结构、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方面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另一方面,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传统村落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已无法满足村民需求,传统村落陷入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境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了新的时代要求,潇贺古道曾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道,将海陆丝绸之路紧密相连,拥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意义极为重大。因此本文以潇贺古道为线索,以古道西线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探索其演变驱动机制,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对潇贺古道的关注度,有利于古道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调研走访了永州境内潇贺古道西线,验证其路线走向,对古道沿线村落进行探访,最终选定了道县小坪村、道县楼田村、道县田广洞村、江永县上甘棠村和兰溪村5个传统村落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其保存情况得出5个村落均为宗族村落,历史底蕴深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2)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为村落选址、整体形态、街巷格局、节点空间和建筑组群五大构成要素。根据实地调研,分析各构成要素的形态特征,将潇贺古道西线传统村落依据不同的空间结构组织方式分为集聚型空间结构和散居型空间结构。(3)本文将潇贺古道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传统农业时期(明清-1949)、工业萌芽时期(1949-1987)、城镇化建设时期(1987-至今)。纵向梳理了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和政治政策四个方面探讨其演变机制。对5个调研村落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村落演变的共性和个性,5个传统村落均往规整化、现代化方向转变,传统风貌受到冲击。根据村落受外界干扰程度不同将村落分为自然演替型和外来干预型村落;根据村落扩张模式将村落分为跳跃式扩张、填白式扩张和线性扩张模式。(4)通过现状分析,指出了古道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困境,即欠缺相关保护法规、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空心化现象严重以及非物质文化传承后继无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6点保护原则和5项保护内容,提出四大保护策略,即精准掌握传统村落空间信息资源库、因地制宜确定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科学定位传统村落产业特色、有效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选取小坪村作为案例,详细分析村落空间形态要素,提出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采用分区保护模式对小坪村进行保护规划,提出了对村落自然环境、传统空间格局、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