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40-59岁成年人群的体力活动和衰老度的现状,并探讨体力活动与衰老度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推进全民健身和运动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类型的人群延缓衰老、促进健康提供建议和参考。研究方法:1.采用可操作性强的《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对40-59岁人群进行衰老度情况的调查。通过计算分别得出衰老度标准化分值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维度衰老度的标准化分值,并结合百分位数衰老度判断工具表进行衰老程度的级别判断。2.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长版)》对受试者不同类型的体力活动、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及被调查人群的静坐和睡眠时间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计算得出PA总能量消耗、不同强度PA能量消耗情况、不同类型的PA能量消耗及人群的PA水平。3.将测得的体力活动和衰老度等相关数据数据录入Excel,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赋值和计算,再将计算出的体力活动和衰老度及各维度的得分等数据,录入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展示40-59岁成年人的体力活动和衰老度情况,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得出体力活动水平、体力活动类型、体力活动强度及久坐时间和睡眠时间与衰老度的相关性,最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PA各方面对衰老度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多元回归,控制年龄、BMI、月收入、是否饮酒等人口学特征变量,依次将体力活动水平、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类型、静坐总时间、睡眠总时间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分层回归。研究结果:(1)被调查人群中坚持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体育锻炼的人数有64人,占总人数的43.5%,不足一半,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人数占比为60.5%。40-59岁成年人的不同类型的体力活动消耗大小依次是职业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平均值(1680.97±1713.81)MET-min/week>休闲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1302.88±1283.58)MET-min/week>交通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平均值(426.96±462.02)MET-min/week>总的家务活动能量消耗(419.63±520.66)MET-min/week,且除休闲类活动能量消耗外,其余几类体力活动量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2)40-59岁成年人的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情况,依次是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的平均值>低强度总量>高强度活动水平。各体力活动类型中低强度能量消耗的大小依次为休闲类(459.76±481.97)MET-min/week>职业类(437.98±522.67)MET-min/week>交通类(321.24±319.32)MET-min/week;中等强度能量消耗的各组成部分大小依次为:休闲类的中等强度活动值>工作中的中等强度活动值>家务中的中等强度活动值>交通类的中等强度活动值;高强度能量消耗的各组成部分大小依次为:职业类的高强度活动值>休闲锻炼的高强度活动>家务中的高强度活动,随年龄增加,高强度体力活动依次下降。(3)被调查人群的PA总量为(3830.44±1572.10)MET-min/week,性别上无显著差异;(4)被调查人群总的体力活动水平,有66.0%的体力活动等级属于高水平,只有14.5%的男性、5.1%的女性属于低水平体力活动。(5)衰老度现状及人口学差异:40-49岁年龄段人群的衰老度总分平均值是36.71分,50-54岁年龄段人群的衰老度总分平均值是41.42分;55-59岁年龄段人群的衰老度总分平均值是43.80分;随着年龄增长,总体衰老度和生理维度的衰老程度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心理和社会维度的得分随年龄增长趋势不明显。不同性别的衰老度总分及生理和心理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社会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月收入不同、职业类型不同、衰老度总分及生理维度和社会维度得分有极显著差异(P<0.001),月收入>5000的衰老度最低,月收入<1800的衰老度最高;不同年龄人群的衰老度总分及生理得分有极显著差异(p<0.001),年龄越大,衰老度得分越高;是否饮酒与衰老度及衰老度的生理和社会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衰老度大小依次为经常饮酒者>偶尔饮酒者>从不饮酒者;不同BMI指数人群的衰老度有显著差异,BMI>24.0者,衰老度得分越高;(6)体力活动与衰老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40-59岁人群总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其衰老度总分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74,p<0.001);体力活动类型中职业类体力活动与衰老度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类的活动总量与衰老度总分及各维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8,p<0.001);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与衰老度总分及生理、心理维度的得分呈中度负相关;衰老度总分与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静坐时间与衰老度及生理维度和心理维度得分成显著正相关;(7)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月收入、BMI、是否饮酒等变量后,体力活动水平对衰老度的预测程度为59.0%(R~2=0.590),且与衰老度呈显著负相关(β=-0.311,p<0.001)。体力活动强度对衰老度的预测程度为65.2%,且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与衰老度呈显著负相关((β=-0.306,p<0.001))。体力活动类型对衰老度的预测程度为66.8%(β=-0.306,p<0.001),且休闲类体力活动量最能预测衰老度(β=-0.433,p<0.001),静坐总时长对衰老度的预测程度为56.2%,且静坐总时间与衰老度显著正相关(β=0.262,p<0.001)。研究结论:(1)被调查人群过半人数达到了体力活动推荐量,整体属于中高体力活动水平;其中休闲类和职业类体力活动占总能量消耗的比例较大,体力活动强度主要集中在中低强度,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参与较少,且锻炼频次有差异,参差不齐;(2)随年龄增长,被调查人群的衰老度总分呈上升趋势,其中生理方面的衰老趋势尤为显著;不同性别、是否吸烟与补充保健品的衰老度总分及生理维度和心理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月收入水平越高、不经常饮酒的人群的衰老度及衰老度的生理和社会维度得分较低;(3)成年人总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衰老度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尤其是休闲类体力活动能显著影响人的衰老度及各维度的衰老情况。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与衰老度呈显著负相关。中高水平体力活动组人群的衰老度显著低于低水平组人群;(4)静坐时长与衰老度呈显著正相关,静坐时间越长,衰老度尤其是生理和心理维度变化越大。建议:(1)低水平体力活动的人群应从工作、交通出行、家务、休闲娱乐多方面关注自己的体力活动水平,有意识的增加体力活动量,减少静坐行为和时间;尤其是增加休闲类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保持正常的BMI,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2)预防和延缓衰老应该首先以预防生理功能和体机能下降为主,对体力工作者来说应该保持工作中的活动强度,保持体能充沛,空余时间增加步行和休闲类的体育活动,增强健康体适能,延长劳动力年龄;对于无业闲居在家的人群来说,应该保持一定的家务活动,避免全部依赖各种智能家电代替家务上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应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3)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与衰老度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平常没有进行中等强度活动的人群增加中等强度的活动(工作、家务或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中等强度活动的人群应提高体力活动强度;(4)通过提高每周活动频率和/或每次活动持续时间来增加总的体力活动量,尤其是提高休闲类体育活动量并减少静坐时间,能显著降低衰老度,保持年轻化状态。(5)社会群体组织和管理层应关注地区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及衰老度情况,建议每个社区或片区有一套公民体质健康监测站点,有专业人士和设备定期监测并存储公民的体质健康数据,使每个人都能直观的看出每个时期自己的体能和生理机能指标的动态变化,并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使人保持较低且恒定的衰老速度,以此达到延缓衰老和提高健康寿命年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