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内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即身体残疾、患病、术后康复、体测不合格且体质超重或肥胖以及体质偏瘦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为了落实全纳教育理念,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公平、和谐校园,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施,以及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关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质健康问题,开展该群体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格林健康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开展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质健康促进干预研究。以任意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大学符合本文体质弱势群体概念界定的186名学生为干预对象,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3人。在前期诊断后,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干预主要措施是开展体质与健康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安排每天的饮食、力所能及的运动以及作息、每天按要求填写体重、膳食、运动、作息表,每周提交一次,干预团队根据个人记录给予及时的指导。实验过程中,使用自编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身高体重、握力、单腿闭眼站立、反应时体质指标,得到干预前后信息及相关数据。具体结果如下:抽取实验对象基本信息方面特点:性别方面女生占比略高于男生,占总人数的54.84%,男生占总人数的45.16%;年龄段分布方面,19-20岁阶段的学生最多,达52.96%,17-18岁年龄段的学生最少,仅占19.35%;实验对象民族比例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较大,占总人数的52.69%,汉族学生占总人数的47.31%。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相差不大,其中得分前三的是精力维度、情感角色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后三的是健康状况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躯体疼痛维度。服药学生占比为67.74%,远高于不服药学生;其中长期服药为5.38%;学生服药类型最多的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类药物,分别为24.73%、16.13%,其中神经镇定类药物占比8.6%。学生有既往病史学生占比50.1%,其中患过敏性疾病和呼吸性疾病最多,分别为12.90%、24.73%;家族性疾病史学生占比约45.16%,其中心肺疾病占比最高为34.41%。在饮食、作息以及运动方面,总体表现比较差,饮食方面不重视早餐,存在以零食代替主食现象;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学生占比较高为31.31%;运动缺乏主动性、运动随意、没有运动的强度、负荷方面的概念、健身项目单一,主要为走、慢跑。学生倾向性因素方面,健康知识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差;在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健康行为缺乏。促成因素方面,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健康管理方法和技能;学校运动场地、器材缺乏;食堂饭菜质量不合口味、环境简陋;除体育课外无其它体质健康资源可以利用;医生关于饮食、运动及作息医嘱过于笼统,无法实施。强化因素,舍友及家长都不能给予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为矫正或鼓励,也即体质弱势群体健康促进合力模式还未形成。针对干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丰富体育保健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不仅要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体育理论教育,还要加以康复性运动技能的教育,应适时创编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保健类教材,还要从体育文化理论入手,向体质弱势学生传授体育保健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建立体质弱势学生体育参与的自信心,增强体质弱势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构筑体医融合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与体质弱势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以指导体质弱势学生的课内外体育学习。让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微课、慕课、微信、QQ和微博途径进行体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