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全合成抗感染药物,它们都是起源于1962年发现的萘啶酸。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强,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从第二代氟喹诺酮产品开始,由于氟原子和其它基团的引入,抗菌活性进一步增强,抗菌谱也扩展到革兰氏阳性菌。目前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应用。稀土元素与某些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通常展现出优异的荧光特性。近年来,对于这些配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日渐增多。这些具有优异荧光特性的配合物体系被用于稀土元素和有机配体的分析测定,或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药学,临床化学,环境科学等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甲磺酸帕苏沙星和巴洛沙星与稀土离子Eu3+形成的配合物的荧光特性,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引入第二配体和适当的共发光离子等增敏方法,优化了体系的荧光发光特性,利用上述荧光体系建立了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甲磺酸帕苏沙星和巴洛沙星以及混合稀土样品中铕元素的分析测定方法,结果令人满意。并对荧光增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论文的第一部分综述了稀土离子荧光探针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论文的第二部分对甲磺酸帕苏沙星-铕荧光体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甲磺酸帕苏沙星-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甲磺酸帕苏沙星-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甲磺酸帕苏沙星-铕-十二烷基硫酸钠-邻菲啰啉三个荧光新体系,发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SDS都对体系的荧光强度有很强的增敏作用,第二配体邻菲啰啉的引入使甲磺酸帕苏沙星-铕-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溶液中,铕和帕苏沙星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可以发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新建立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荧光新体系用于甲磺酸帕苏沙星和混合稀土样品中铕元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甲磺酸帕苏沙星血清、尿样、注射剂的回收率都在90%~110%之间,检测限可达2.0×10-10mol L-1。在最佳条件下,Eu3+浓度在5.0×10-9 mol L-1~5.0×10-6 mol 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3.2×10-11 mol L-1。还用多种手段对甲磺酸帕苏沙星-铕-十二烷基硫酸钠-邻菲啰啉荧光体系的机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组成和可能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